蕭震給魏公公的支持就是整理一下稅製的建議,大明沒有專門的財政和轉運部門,地方稅收完後,會分彆押解不同的部門,比如:省裡各司、戶部、工部、內庫、甚至大理寺和宗藩,所以戶部的太倉才會空的老鼠亂竄。
蕭震弄出的小冊子第一條就是分稅製,但不敢不敢弄複雜了,就兩條建議,一是那些歸朝廷那些歸地方,定好分配,朝廷要握住財政大權,寧可地方不夠朝廷下撥。二是統歸一部收取,各部報請所需,再由朝廷安排分配。
後邊小冊子上就牛了,特彆寫了一句:非有九成之力不可行此策。上來就是,如何開展人口普查和土地丈量,後邊緊跟著攤丁入畝,然後就是如何界定、處理雜稅和雜役,最後一條赫然寫著“官紳一體納糧”。
據聞天啟從秘密渠道讓人轉給了魏忠賢,魏公公看了冊子三天沒合眼,頭一天是興奮,計策太全,全是他急需的;第二天是愁的,現在計策是有了,但推行的人沒有;第三天是嚇得,他覺得每一條都是一波刺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抗住這麼密集的刺殺。
但魏忠賢沒有實行冊子的任何一條,隻是上奏皇帝,開了算科,弄了個專門的學堂,培養算術人才。
天啟的虎賁軍算是練得差不多了,呼倫升為虎賁軍將軍,全麵接手了天啟的內衛,張維賢和朱純臣繼續按他們的路子整飭京營,盧象升接替蕭震負責協理京營戎政。
給天啟皇帝的虎賁軍留了兩百支燧發線膛槍後,蕭震帶著兩個營的衛隊,從天津衛上鎮海艦隊艦船,重返遼東負責跟建奴協商贖回事宜。
義州的陸戰一師滿編一萬九千人,此時已經訓練成軍,蕭震檢閱過後,讓劉孔昭、炮兵指揮楊宏和騎兵指揮趙良棟帶領全軍走陸路,出義州過鎮江沿旋城黃骨島堡,到紅嘴堡回金州,等候命令,準備收複永寧、蓋州。
蕭震則是領著兩個近衛營前往連山關查探顏思齊陸戰二師的守衛情況,此時連山關已經修建的更加高大,並配上了十幾個類似金州的火炮棱堡,防守力火線躥升。
毛文龍的東江軍擴編為三萬,特意調了一萬給鎮守連山關的毛有見指揮,而陸戰二師隻是恢複了戰前的滿編六千人,但也訓練了四千人的後備隊,隨時能夠補充。
蕭震特意叮囑顏思齊務必在連山關進行嚴格的審查製度,建奴黃台吉正在推行滿漢分編,建奴統治區的漢人開始逐步的編戶齊民,漢官管漢民,這一招比較厲害,必須審查進入連山關的所有人,嚴防建奴奸細。
對於毛有見,蕭震不是直管,但對審查排查奸細這件事,毛有見還是相當讚同,畢竟東江鎮跟建奴打了不少惡戰,對彼此算是了解。
最後蕭震給曖陽和寬甸一帶鎮守的毛文龍寫信探討了下一步針對建奴戰事的計劃,並提醒毛文龍主意建奴從老寨赫圖阿拉和牛毛寨一帶翻越長白山脈偷襲曖陽、寬甸的可能。
然後蕭震就回了金州,視察守備師和金州基地的建設、發展,馬三的守備師從四千擴編為一萬,大部分還在溫特的訓練營緊張訓練之中,形成可靠的戰力起碼還得半年。
後勤處在劉良棟的帶領下發展的也不錯,在東番蕭遠清和蕭宏運的不斷支持下,金州後勤處建成了火藥廠和火器修理廠。
此時的金州城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軍事堡壘,在南關一帶的南側,在動員處李元儒的帶領下開始修建一座新的城池,主要是遼東一帶的貿易,除了皮島就是金州,南來北往的貨船、客商彙集兩地。
但金州原先是個純軍事性質的要塞城防,沒有冗餘去開辟商貿功能,而且為了安全起見,隻能在南邊重新修建。
丁卯之役後從鳳凰城、鎮江一帶撤過來的難民在李元儒的動員下,紛紛加入新城池的建設。
蕭震最後等陸戰一師撤回來時,舉行了簡單的檢閱,讓劉孔昭、馬三、溫特和劉良棟重組參謀處,抽調各部門的年輕人才組成新的參謀處,特彆是陸戰一師的參戰中、下層軍官,統一進行考核,同時在金州成立陸軍武備學堂。
陸軍武備學堂先從陸戰一師和守備師開始,所有的上中下三級軍官全部分批次進入學堂深造。
學習內容一是立軍以來每次戰役的戰後總結冊子,二是蕭震弄出的“一點兩麵和穿插迂回、迫近作業、四組一隊、猛打猛衝猛追、三三製老帶新、四快一慢”戰術解析冊子,三是上、下級互相講課,下級講小隊戰術、一線戰況,上級講戰術指揮、戰役推進。
最後從各師報優秀士兵進入學堂深造,成為準士官、軍官,作為後背力量。
同時蕭震對以後凡是陸軍武備學堂畢業的中高級軍官在所有部隊之間進行平級輪換製度,避免兵為將有的弊端。
安排完一切,蕭震一直等著東番送來補給,補充完近衛一營的燧發線膛槍後,帶著阿濟格、濟爾哈朗以及阿敏等人的骨灰壇子,乘坐鎮海艦隊的艦船繞過雙島,經長生島到覺華島,進入寧遠城。
袁崇煥早就收到天啟的旨意,讓蕭震來住持跟建奴的戰俘贖回一事,這讓袁崇煥心裡無比膈應,得知蕭震到了寧遠後,袁崇煥還是收拾一番出城迎接。
袁崇煥儘管不願意,但他現在的職銜是:遼東巡撫、兵部右侍郎、右僉都禦史、掌關外遼西事,而蕭震的職銜卻是二品的太子少師,以兵部尚書兼右都禦使銜領海軍大臣,督辦海貿稅務、遼南軍務事。
沒辦法,蕭震的虛銜比袁崇煥高,情商低的袁崇煥也得認。
本來袁崇煥是掌關外遼東事,但毛文龍和蕭震弄了個丁卯大捷,封賞的時候,朝廷一看蕭震的金州軍和毛文龍的東江軍這麼能打,就細分了整個遼東的軍事區域。
根據朝廷的劃分,遼東從歸服堡到寬甸一帶的長白山東麓稱遼東,歸毛文龍節製;從旅順到金州的半島地帶為遼南,由蕭震節製;從山海關到三岔河為遼西,歸袁崇煥節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