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與關勝的爭執顯然不是今天才有。
一開始,嶽飛本欲切斷幽州水源。
但來自於幽州內部的消息表明,幽州城內囤水甚多,且每家每戶都打有深井,單純切斷水源怕是無法真正斷絕城內的飲水。
於是關勝就提議在引水渠中釋放腐爛劇毒。
固然金人或許會有所防備,但人不喝引水渠的水,牲畜總不能不喝吧?天氣這麼炎熱,城中軍民總不能不洗漱沐浴吧?
隻要入城的水資源被汙染,城中必能大亂。
至少,會進一步加劇城中軍民的人心浮動。
但嶽飛認為此舉有乾天和,會戕害城裡無辜百姓。
嶽飛為主將,他不允,關勝也無可奈何。
王霖見兩人麵色不合,便皺了皺眉淡然道:“好了,不要爭了。到底該如何,且讓朕再想一想。”
其實王霖知道關勝之策最符合燕軍當前的利益。
要知道,數十萬大軍圍困幽州,每日所消耗的糧草輜重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而且,站在大燕的立場上,被遼國和金人先後統治了幾百年的幽州人,其實也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漢民了。
他們對於中原漢人王朝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可以說就是零。
但王霖畢竟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接受了現代人文教育的穿越者,他覺得這般做,實在是缺乏基本的人道主義。
關鍵現在天氣炎熱,放毒之法極容易引起城中發起瘟疫。而一旦蔓延開來,城外的燕軍怕也難以幸免。
可要強行攻城,死的人會更多。
如此大城,城中五萬強悍金軍,燕軍強攻,傷亡還能小得了麼?
宋太宗即位後的兩次北伐,其實也曾打到了幽州城下,當時宋軍占儘優勢,怎奈幽州城池堅固,並且當時遼國治理當地已久,士卒百姓歸心,城中軍民一心死守。
最後宋軍在城下耗儘優勢,被遼國反敗為勝。
幽州建德門外,王霖率一隊錦衣鐵騎自西向東馳至,他率隊立馬於燕軍此處大營之前,幽州寬闊的護城河之後。
這兩日他圍著幽州城跑了一圈。
這樣的堅固之城,若要強攻,需要投入的兵力非常龐大。
而一旦發動攻城戰,傷亡更難計其數,不到萬不得已,王霖並不願意在幽州已成一座孤城、遲早都會拿下的前提下,讓大軍去無謂傷亡。
此刻已是夏糧收獲季節。
圍城的大燕軍馬至少有半數都在幽州之野忙收夏糧。
燕青在馬上躬身道:“陛下,臣以為,幽州城闊而堅,若是強攻,我軍傷亡必重。
不如暫且命四方大營以投石車襲擾為主,兼立即切斷幽州水源,填平護城河,為下步攻城做準備。”
“金人退路已斷,早已是甕中之鱉,軍心必然浮動。我軍再頻頻四處襲擾,城中必生內亂。”
王霖微微頷首:“可行。非但如此,小乙,你看那邊。”
王霖揚手指著幽州左近的那座高山。
此為燕山的一處支脈,名喚崀山,幽州城的陰麵就背靠此山而建。
過去的遼人貴族在此山中修建有不少涼亭、茅廬、彆墅,為城中士子貴族登高春遊之所,緊靠歸化門。
王霖從懷中掏出一張圖紙來:“小乙,命軍中工匠速速按圖製作投石機械,不明之處可來問朕……然後命數千軍卒攀登此山占據高點,搭建投石台……”
燕青微微一怔,旋即苦笑道:“陛下,投石機非常巨大,要往高山上搬運,怕是非常艱難。”
王霖微微一笑:“朕的這種小型投石機,可在山下製成各部件,卯榫結構,然後運上山去輕易組裝起來。
小乙,你看此山距離幽州最多裡許,當年的契丹人應該是將這座山挖空了半截悉數納入城中,隻留下這半壁山峰以觀風景。
若在此山高處安裝數十架投石車,派軍卒鑿山取石,日日居高臨下投射巨石呼嘯而下,每日一波,時間久了,金人必不戰自潰。”
……
在沒有重炮的情況下,投石機無異於攻城神器。
現在燕軍中大量使用的大型投石機還是王霖昔日在青州予以局部技術改良後的投石機,投射距離更遠,而且還在底部加了輪子,可以四處移動,以馬匹為牽引動力。
彆看這隻是一個局部細節上的改進,但對於古代戰爭而言,所能產生的價值難以估量。
而今日他提出來的小型投石機,說起來,就是一種卯榫結構組成的可裝卸、巧妙利用杠杆原理的投石器械。
好處在於可移動、可攜帶、可裝卸,機動性更強;弊端在於,投射量小,且危害度低。
也就適用於當前這種情形。
居高臨下利用杠杆原理和物理慣性,向城中投射大量小型石塊,密集成雨,要真正破壞幽州城防顯然是不可能,隻能起到一定的襲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