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障刀”靜靜地躺在裡麵。
長度不到五十公分,環首的刀柄,跟西周乃至春秋戰國時期的佩刀如出一轍,這應該就是周公旦佩劍的劍柄部分。
握把處用牛皮線條層層包裹,刀鐔處用的也是跟刀柄相同的材質。
外殼用的紫檀木,用紫銅皮和珍珠雨皮包裹。
雖然是兩個時代的拚接的產物,卻絲毫看不出有什麼違和。
林逸把障刀托在兩手虎口的位置,頓時感覺自己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光,在與千年之前的舊人麵對麵的對話。
“倉啷”一聲,宛如龍吟,障刀被林逸拔了出來。
曆經千年之久,刀身依舊如新,冷森森的寒光直逼麵門而來。
兩側各有一道血槽,刃口開出了波浪紋,整體的寬度差不多兩指,前後一致。
刀頭是明顯的唐刀製式,一個尖銳硬朗的線條,可刺可砍。
“好刀!”
林逸接觸過的刀具不多,不過當初老大哥阿布都送給他兩把產自南疆的匕首英吉沙。
算是現在最能代表手工鍛造工藝的產物。
用著也確實順手,林逸非常愛惜,這次出來都舍不得帶出來。
但是,跟手中這柄“障刀”相比,那兩把英吉沙隻能說落了下品。
對著燭光,林逸用手指輕輕撫過刃口。
忽然,隻覺得指尖一涼,幾顆豆大的血珠就順著刃口流了下來,順著血槽滾了幾下,瞬間消失不見。
“難道這就算認主了?”
傳說,這世間的神兵利器,都有個性,非是和脾性之人不能使用。
如果強行駕馭,反倒有噬主之嫌。
至於如何認主,最簡單的就是滴血。
如果主人的血被刀劍吸收,那就證明認主成功,這柄神兵利器非但不會噬主,還會終生伴隨主人左右,成為其披荊斬棘的利器。
等到血珠消散,林逸手上的傷口也已經愈合。
隻留下一道白白的細痕。
此刻,在刀身與刀鐔的連接處,隱約顯現出兩個鏨刻的篆字:
“弑瞾!”
弑者,殺也!
瞾,是武則天為了給自己起名專門臆造出來的一個字。
意思是“日月當空,普照大地”,而且有傳言稱“明空”是武則天在釋門的法號。
這柄“障刀”取名“弑瞾”,意思簡直不要太明顯。
看來,李淳風確實對自己當初意氣用事,把這塊風水吉壤告訴了武則天,導致李唐江山社稷毀於一旦這些事,後悔不已。
隻可惜當初武曌氣運通天,勢不可擋,李淳風也隻能在這處吉壤中留下各種線索,以待後人前來能夠將這裡的秘密揭開。
至於武曌的下場,袁李二人早在推演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定論,弟子將其整理出來之後,起名《推背圖》。
至於武則天死後,為什麼沒有選擇來到這裡下葬,而是選擇以李家兒媳的身份,葬進了乾陵,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龜甲“雲篆天書”的最後幾行,李淳風寫明了破解“三毒藏”的辦法,並且指出了一條從這裡逃脫的生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