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的他,隻好下令收兵回營,把這些放出來的人再安頓好了再說。
真定城頭上,看著城外的一幕,崇禎皇帝也有點感慨,道:“人皆有七情六欲,悲歡離合,能團聚高興的,就不要生離死彆,希望天下的太平早日到來吧!”
方正化聽了,立刻恭敬地回奏道:“萬歲爺英明神武,天下太平的日子定然會早日實現的!”
要是說他剛陪同皇帝出征的時候,可能還對未來沒帶什麼期望的話,如今跟隨皇帝將近兩個月,是真的感受到了皇帝的英明神武,覺得有這樣的皇帝,天下太平真的指日可待的。
divcass=”ntentadv”崇禎皇帝聽了,當即淡淡一笑,卻也沒謙虛,手下人能有這個信心,那自然是最好的。
於是,他便吩咐道:“城頭繼續戒備吧,李賊一次不打真定怕是不會甘心的!”
“奴婢遵旨!”方正化聽了,連忙答應一聲。
………………
大約半個多時辰之後,牛金星跑去和李自成哭訴了:“殿下,那幫子人像餓死鬼投胎,不能再放任他們吃了啊!”
李自成萬萬沒想到,這些放回來的人,竟然都對那個明國皇帝的小恩小惠感恩戴德,就算沒那麼誇張,但好感絕對是有的。為此,他無奈之下也要收買人心,既然餓,就讓他們吃頓好的。
結果,管後勤的牛金星就受不了了。
隻聽牛金星控訴道:“殿下,他們才三萬人不到,就吃了全軍的糧,這糧食本來就少,再不想想辦法,我軍的糧草怕是連五天都難堅持了!”
李自成一聽,頓時頭大了。
此時的他,非常懷疑城裡的明國皇帝,把這些人餓著肚子放回來,就是來耗他糧食的!
如今,他不得不麵臨一個艱難的抉擇了。
第一,破釜沉舟,不管不顧,全力以赴攻打真定城,隻要在五天糧草耗儘之前打下真定城,那一切都沒問題;可是,如果不能在五天內打下真定城的話,大軍沒有吃的,必然分崩離析,主力軍隊就沒了。
第二,當機立斷,不打真定城,趁著還有五天糧草,趕緊撤到有糧草可以補給的地方去,如此能保全大軍,以待他日再戰。但是真這麼做的話,李自成實在有點不甘心。
想年初,在秦地立國之後,發檄文,浩浩蕩蕩地殺入晉地,勢如破竹,朝廷官軍聞風而降,大有取明國而代之的架勢。可結果呢,損兵折將後灰溜溜地回去?這麼一來,對他所領軍隊的士氣之打擊,絕對是非常大的。
以後他領大軍再征討明國,他敢肯定,絕對不會再現當初那種勢如破竹,朝廷官軍聞風而降的盛況了!
接下來的安排,到底該怎麼選?說真的,李自成非常糾結。
最終,他在召集心腹謀士牛金星和宋獻策商議之後,決定全力以赴打一次真定,真要打不下來,那就毫不猶豫地開拔,先離開京畿之地去解決糧草危機再說。
結果,他還沒解散會議呢,他的侄兒李過就匆忙找過來了。
就見李過的臉色有些難看,向李自成奏道:“剛才末將巡視大營的時候,發現有好些個被放回來的人在動搖軍心!他們給其他人說,明國皇帝說過,隻要不抵抗,放下武器便能活命!”
李自成一聽,當即冷笑一聲道:“孤早就知道那狗皇帝把人放回來沒安什麼好心,看來是策反了一些人,安插了內應進來了!”
說完之後,他看向李過,帶著一點猙獰喝道:“發現一個殺一個,查到一個殺一個,絕不能讓軍中留下明國皇帝的內應!”
李過聽了,有些猶豫說道:“殿下,這些人怕不是明國皇帝的內應,而是……而是……”
李自成一聽,頓時火了,當即喝罵道:“不是內應是什麼?這種人查到了,全都該殺,一個不留!”
牛金星聽到,也是附和道:“沒錯,軍中絕對不能留下明國皇帝的內應!”
李過聽到他的話,看著他說道:“你兒子牛佺也說了。”
真定城內的家小可是大順軍中有一定地位的將領官員的,牛金星的兒子也在裡麵。
他兒子牛佺,在原本的曆史上,李自成所部被滿清擊敗之後,他們父子倆就投降了滿清,甚至牛佺還在滿清那邊做官。
貪生怕死,是肯定的,因此真定城失陷的時候不做抵抗,放出來之後,又告訴他要好的人有關明國皇帝的話,結果被李過給撞到了。
牛金星一聽,頓時傻眼,張了張嘴,沒敢硬氣地堅持自己的說法。
李自成頓時也尷尬了,他當然想殺,但是也要顧及他心腹謀士的感受。
李過見到場麵似乎有些詭秘,僵在這裡,便開口解釋道:“似乎是明國皇帝對他們說過,隻要遇到明國皇帝的軍隊,不抵抗的話就不會被殺;而這一次,明國皇帝真的遵守諾言,把他們放回來了,因此他們覺得明國皇帝說話算話,所以不少人就有這個說法了!”
這就是陽謀了,你知道也沒好辦法,除非你能用實力碾壓明國皇帝的軍隊,否則一旦和明國皇帝僵持,甚至實力不如明國皇帝的話,就根本沒有破解的方法來對付這種陽謀。
畢竟誰不想活命?
邊上一直不說話的宋獻策,當即歎了口氣,然後向李自成奏道:“陛下,如今之計,一是趁著時間尚早,說這些話的人可能還不會太多,把這些人都打發走,然後我們再攻城。”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又道:“或者乾脆直接走,真定城不攻也罷!”
之所以如此說,其實還是對攻城沒有把握。
雖然真定城的城牆確實比保定城都不如,可真定城裡可是有明國皇帝親領的四萬軍隊,這防守能力,絕對不是保定城可以比的了。
因此,宋獻策話裡的意思,其實是傾向於直接走的。
但是,李自成作為首腦,他還要考慮他的麵子問題,確切地說,就是他的威望問題,一時之間就猶豫了。
看到他這樣子,宋獻策便又對他說道:“攻打真定的損失肯定是大的,如果可能,或許可以把明國官軍從城裡引出來再打!”
一聽這話,李自成頓時眼睛一亮道:“如何引出來?”
他當然知道,攻城戰和野戰的難度到底有多大,要是有可能,他當然是希望能把明國皇帝引出來乾掉!
這個事情,他肯定考慮過,這不,就聽他馬上又補充道:“我們從京師趕回來這幾天,明國皇帝就一直縮在真定不走不動,明顯是要把我軍的糧草耗儘。”
如果他李自成是明國皇帝那個位置上的話,他絕對也會這麼乾。一旦敵人糧草耗儘,再打的話定然是事半功倍不是!
宋獻策聽了,似乎是理順了思路,當即淡淡地微笑道:“隻須攻其必救,則明國皇帝必定出城,我軍才有機會!”
一聽這話,李自成也懂這個道理,當即搖頭道:“不可能,京師乃是天下第一堅城,光是來回,我軍糧草都會耗儘!”
要不是糧草不足以支撐大軍打下京師,他犯得著趕回來救援真定麼!
宋獻策聽了,微笑搖頭,胸有成竹地說道:“微臣所說攻其必救,非是京師,而是山東曲阜!”
說到這裡,他看到李自成有點愕然,便解釋道:“我軍如入山東,不但可以獲得糧草補給,還可以去攻打天下讀書人的聖地,朝廷所封之衍聖公。明國朝堂必然著急,肯定會求明國皇帝救援。隻要明國皇帝要和讀書人共治天下,就不得不救,至少要擺出這個姿態才行。如此,我軍便有機會了!”
大順軍的國策,目前還是追贓助餉,壓根沒有重視天下的讀書人、士大夫;因此,攻打曲阜對他們來說,壓根沒多少壓力。但是,皇帝就不一樣了。
李自成一聽,頓時大喜道:“妙啊!”
不一定要真得攻打曲阜,隻要擺出這個架勢,把消息放出去,明國皇帝的壓力就必然很大。
宋獻策這邊,還繼續進言道:“我軍入山東,多打點勝仗,也能提振士氣,殿下以為如何?”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