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聯姻
“末將遵旨!”周遇吉聽了,連忙回應道。
崇禎皇帝看向其他人,又道:“其餘諸將,隨朕押運糧草,救晉地之百姓,不得有誤!”
賀珍留守的部隊,主要是由受傷未好將士組成。流賊軍隊已經走遠,他們可以在真定繼續養傷。畢竟當初攻打真定的時候,輕傷有五千人之多。雖然已經好了一部分,但是也還有不少人的傷口還沒完全愈合。
隨著旨意的下達,各軍便立刻開始準備了起來。
目前崇禎皇帝的這支軍隊,出晉地之時有騎軍一萬兩千騎,步軍兩萬五千,後來在保定之戰後擴充了軍隊,又新收入馬科所部,兵力便達到了騎軍一萬三千騎,步軍三萬五千;
不過為了支援保定,崇禎皇帝又讓劉九卿領四千步軍駐守保定,如今又要讓賀珍領騎軍兩千,步軍三千駐守真定,那他手中就隻有騎軍一萬一千騎,步軍兩萬八千了。
如果占領地盤越多的話,這支軍隊會更加的分散,這也是崇禎皇帝不願追著李自成大軍的屁股後麵去收複失地的原因。
考慮到李自成大軍已經深入山東,離京畿之地有些遠,最終崇禎皇帝下旨,召回駐守保定的劉九卿所屬四千步軍。就讓他作為大軍後衛,重回晉地。另外劉蘭玉的蘭陵營也召回,隨大軍出發。
當旨意到達保定的時候,幾乎全城百姓都自發前來給軍隊送行。
如果不是這支京營,他們會一直活在隨時被賊軍攻陷的惶恐中。要是有可能,保定百姓是真舍不得這支軍隊走。
如今賊軍已經遠去,皇帝下旨召回這支京營軍隊,保定便沒有挽留的理由,隻能前來送行了。
劉九卿一開始是不願意留在保定的,但看著保定百姓的熱情,保定總督領地方文武一起送行,他也忍不住感動,心中原本的不願之情早已消失不見,等到了城門口,便馬上抱拳向邵宗元等人說道:“末將不敢勞煩總督大人相送,還請止步!”
邵宗元等人麵對京營將領,也沒有文官的架子,當即笑著說道:“如果沒有你在保定的底氣,我們保定人也不敢揚眉吐氣一回,啊,哈哈!”
眾人一聽,頓時會意,當即哈哈大笑起來。
保定城在李賊大軍的攻城戰中,雖然成功守住了城池,但是傷亡也不小。但上一次看著李賊大軍經過,全城百姓都痛快地罵了一回,很是出了一口氣。
如果不是有劉九卿的京營精銳駐紮,他們還真未必敢那麼痛罵流賊的。
劉九卿聽了,也跟著笑了起來,便不再多言,翻身上馬,向邵宗元等人抱拳告辭,便追著隊伍去了。
蘭陵營將領劉蘭玉見了,便也翻身上馬,正要說話時,卻見保定總兵呂應蛟跨步出了人群,抱拳向她鄭重一禮,懇切地說道:“保定將士多虧蘭陵營妙手回春,傷兵大半痊愈,我替將士們代為致謝了!”
劉蘭玉聽了,有點意外,回過神來後,心中有些成就感,當即一笑說道:“此乃份內之事,理該如此!”
然而,呂應蛟卻是不管,莊重完成了禮節。就連他身後的其他保定將領,包括張大同等人,都是一起致禮。
邵宗元見了,也是笑著說道:“本官是萬萬沒想到,軍中女兵用處如此之大,那些救回來的傷兵都是見了血,以後都是軍中老兵了。蘭陵營,必將名留青史!”
花花轎子人抬人,蘭陵營是陛下下旨設立,劉蘭玉又是陛下首封忠勇伯周遇吉的夫人,且蘭陵營確實在保定做了不少好事,因此,他雖為一方總督,也不介意多說點好話。
劉蘭玉聽到這話,頓時非常高興,便連忙回答道:“多謝總督大人吉言,蘭陵營在保定得總督大人支持才擴編到了一百五十二人,末將定然會向陛下稟告的。”
保定這邊,或許是看到女兵在乾什麼,最終有一些窮苦人家的女子報名參加了,基本上都是照顧傷員的活。另外還有三個風月場所的女子,已經有四十來歲,屬於年老色衰,會被淘汰的那種,最終也報名參加,嘴皮子確實溜,就由官府出麵象征性地給了銀子贖回自由身。
至於大部分風月場所的女子,雖然可以趁這個機會贖回自由身,但她們大都不願吃軍中之苦,便都沒有用這個機會。
劉蘭玉說完之後,便也翻身上馬,去追隊伍去了。
邵宗元看著她的背影,倒也沒有再說什麼。
要說真心話,他其實並沒有這麼高看蘭陵營的,畢竟連風月場女子都要,他不認為蘭陵營能成多大事情!
………………
再說山海關這邊,自從鬨了一個烏龍,差點被賊軍欺騙之後,所有文官武將都一直非常關注京畿之地的動靜。為此,甚至偷偷派出一些夜不收,深入京畿之地探聽情況。
因此,山海關這邊的消息,就一直比較靈通了。
皇帝領軍消滅攻打保定的六萬賊軍,隨後又攻陷李賊大軍囤積糧草的真定,迫使李賊大軍棄京師而南下。這些消息,頓時刷新了他們對當今皇帝領兵打仗的認知。
山海關文武官員,皆是有一種感慨:原來皇帝確實是個會打仗的皇帝啊!
就連吳三桂捫心自問,他領著四五萬軍隊要乾成皇帝乾成的這幾件事情,怕是不可能!當然,他雖然認為,這其中估計大半是周遇吉的功勞,但是畢竟名義上是皇帝親自領軍,如果不懂兵事,亂加乾涉的話,就算周遇吉再厲害也是不可能做成這幾件事情的。
有了這些想法,幾乎是潛移默化地,山海關的文武官員,都對京師尊重了起來。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王承恩突然駕臨山海關,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不敢怠慢,便紛紛趕往巡撫衙門。
他們都已知道,這個王承恩是在太祖皇帝顯靈,當今皇帝一下變得英明神武起來的時候提拔的。可以說,目前所有的宦官中,就他和隨駕的方正化是最受聖寵的。
不管得罪誰,都不能得罪這位宮裡的大太監。
然而,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這位大太監非常和善,見誰都是和藹著臉,人畜無害的那種。
但是,誰也不敢輕視這位大太監,真要把這個大太監當病貓看待,那絕對是會吃大虧的。
很短的時間內,山海關這邊的文武官員便都已到齊。
遼東巡撫黎玉田在邊上陪著,王承恩就在他的主位上坐著,看著底下官員,微笑著說道:“咱家奉旨過來山海關待一些天,主要是兩個事情……”
聽到這話,不少人有些不安。
京師城裡的大殺特殺,從內相到外廷首輔,從錦衣衛指揮使到世襲國公,不知道多少人被抄家滅族。其中有一些罪名,比如克扣軍餉,貪腐之類的,在場的人都有份。
這位新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可是兼著東廠提督一職,鬼知道他是不是來山海關抓人的了?
不過,沒等他們想出個什麼法子來應對,就聽王承恩已經在那說道:“第一,咱家奉旨過來,便是要核查關寧一線的軍備賬冊,餉銀發放等等,簡單來說,就是核實欠餉……”
說到這裡,他故意停頓了下,看了下武將那一列,然後才繼續說道:“……然後便和其他各地一樣,結算欠餉,以後必按期發放欠餉,不會再有拖欠了!”
吳三桂一聽,頓時喜憂參半。
喜的是,他如今從寧遠撤回關內,等於把山海關到寧遠的糧田全都拋棄了,如此一來,他怎麼養軍就成了一個問題,正愁著呢,結果朝廷要核算欠餉,不再拖欠軍餉,就等於是把問題解決了。
憂的是,一旦朝廷接管了養軍的事情,那他對軍隊的控製力必然減弱,甚至這結算欠餉、軍餉每月發放的事情一實施,說不定底下的軍卒就真得隻認朝廷了。
說真的,此時的他,挺糾結的。
倒是山海關總兵高第沒那麼多想法,一聽可以結算欠餉,頓時就高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