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天長古鎮是過了固關之後第一個城鎮,當崇禎皇帝領軍到達這裡時,周遇吉的手下將士已經占據了這裡,並且在給災民施粥。
當然,周遇吉並不在這裡,已經領軍繼續往太原開進了。
崇禎皇帝並沒有下馬,看著大軍在這裡駐紮,準備過夜。這裡的災民,明顯比固關城下見到的要虛弱一些了。但是,此時的他們,臉上多了一些欣喜。該是知道,他們不用擔心挨餓了!
他正在想著呢,忽然聽到有什麼動靜,便轉頭看去。
就見鎮外的山上,似乎有個女人正滾落下山。
不對,那女人是連滾帶爬地往山下衝,同時,一邊還在大喊著什麼。
在她的身後,還有兩個男人在追趕,甚至有一個男人看到引發這麼大動靜,便在那張弓搭箭,似乎要射殺那女人。
隻是那女人是連滾帶爬地下山,跌倒爬起又翻滾之類,行跡很難掌握,那男人射了兩箭,都是射空了。
在外圍的朝廷官軍看到這一幕,立刻有一隊將士迎了過去。
那兩個男的見此,連忙逃走。
很快,禦前直屬標營的參將金振孫,便帶著人到了崇禎皇帝這邊,向他稟告道:“陛下,這女人聽聞官軍過道,就從山賊窩裡逃出來了……”
他的話還沒說完,在後麵被兩個將士看著的女人,突然大喊了起來,就衝著崇禎皇帝這邊大喊道:“大人,救救我兒,大人,大人,行行好,救救我兒,救救我兒啊……”
披頭散發地,臉上似乎還有下山時蹭破的血跡,充滿了焦灼,一邊帶著哭腔大喊,一邊想衝往崇禎皇帝這邊,不過被兩個將士給按住了,便一邊掙紮一邊哭喊。
崇禎皇帝一見,便大聲說道:“什麼事情,好好說,朕為你做主!”
那女人聽了,連忙磕頭,一邊急忙說道:“我兒還在山上,他才五歲,他們要吃了他,還請大人快點救救我兒吧,大人,救救……”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頓時震驚,雖然這個女人帶著口音,但是他還是聽明白了,山上的賊人要吃人!
這種災荒年,史書上確實有易子而食的記錄。山賊吃人,肯定也有。
這種事情,崇禎皇帝肯定不能不管,便立刻吩咐金振孫道:“去問清楚情況,帶兵剿了賊人,再來見朕!”
“末將遵命!”金振孫聽了,立刻答應一聲,當即帶著那女人,點了一隊手下便走了。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金振孫便滿頭汗水地來見崇禎皇帝,稟告道:“陛下,山賊有三十二人,當場殺了十六個,剩餘地都活捉了。寨中有婦孺七十八人,都……都被他們當作兩腳羊關著……”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頓時就站了起來:兩腳羊,就這麼三個字,但是卻代表以人為食,喪儘天良!
看到皇帝的動作,金振孫停頓了下,沒見皇帝說話,便繼續稟告道:“那女人的孩子已被賊人所害,另外山寨懸崖那,清晰可見底下有不少人之白骨。”
崇禎皇帝的目光陰冷,厲聲冷喝道:“把那些賊人都吊路邊示眾。傳旨,任何敢以人為食的,無需奏報,殺無赦!”
“末將遵旨!”金振孫一聽,立刻大聲回應,然後大步而出。
方正化看到崇禎皇帝非常生氣的樣子,便安慰道:“萬歲爺保重龍體,不好氣壞了身子。凡有大災,必有人禍,這種事情也是在所難免的。”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便看著他喝道:“傳旨魏師貞,令他領騎軍沿途掃蕩,遇到趁火打劫之賊寇,殺無赦!”
自己手中有權,既然有人禍,那就讓那些在大災時候為所欲為的付出代價便是!
方正化聽了,沒有再說什麼,連忙去傳旨。
很快,隆隆的馬蹄聲響起,該是魏師貞領軍出發了。
等到中軍再度出發之時,劉蘭玉過來向崇禎皇帝稟告,說有一些婦人想參加蘭陵營。
對此,崇禎皇帝沒說什麼,讓劉蘭玉自己決定就成。
又過一天之後,他正在行軍路上呢,卻見魏師貞匆匆而回,這讓他有點奇怪,不知道是什麼事情讓他要返回來見自己。
就見魏師貞到了近前,下馬向他奏道:“陛下,末將發現一村子謀害外地逃難路過的災民,皆有存在殺人為食之事。此等村子,如何處置?”
如果是占山為王的賊寇,他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掃平了。但是如今發現一個村子都有這情況,他就有點拿捏不定了。
方正化偷看了下崇禎皇帝的臉色,沒等崇禎皇帝說話,便冷臉喝斥道:“這事還用回來稟告麼?吃人的都是賊寇,何有良善之村民?”
魏師貞一聽這話,不敢怠慢,連忙抱拳致禮,然後匆匆離去。
方正化這邊,歎息地對崇禎皇帝說道:“如今賊人不但占據山寨,也會占據村子為所欲為,這世道太亂了!”
大災之下,秩序崩壞,人道沉淪,真得是什麼樣的情況都有!
崇禎皇帝心中歎息一聲,便交代方正化道:“擬旨,傳大同巡撫衛景瑗到太原覲見。”
衛景瑗是個好官,能為民做主的,讓他到太原來擔任巡撫,儘快恢複地方秩序才好。
方正化聽了,連忙答應一聲,很快便派出了快馬。
大軍這邊,隨著魏師貞領著騎軍掃蕩,又有周遇吉沿途賑災,在後麵走的崇禎皇帝,就沒有再聽到更多的糟心事,抵達了太原。
當今皇帝領著精銳之師,帶著糧草入太原,沿途賑災,懲治賊盜的消息,猶如風一般傳開,整個太原府,包括和太原府鄰近的汾州、遼州,就如同當初李自成領兵剛入晉地一樣,當地李自成留下的大順軍軍卒,或者聞風而逃,或者迎風而降。
幾乎可以說,隻要朝廷官軍兵鋒所至之處,便都一一光複,壓根不需要打仗。
如果不是崇禎皇帝有意壓著收複失地的速度,要想光複整個晉地根本不需要多少時間。
人心之向背,在晉地提現得淋漓儘致。
而崇禎皇帝之所以有意壓著收複失地的速度,是因為他手裡缺乏必要的軍隊和治理地方的官員。
他自己所領的這支京營軍隊,是他要征戰天下的嫡係部隊,每占領一地就不得不分兵駐守的話,就他手中這點兵力,很快就會都撒出去了。
還有地方官員,大順軍所過之處,皆是追贓助餉,當地的鄉紳,有錢人不是逃走就是被殺,少數幾個投降而活下來的,崇禎皇帝對文官投降,那是沒有手軟的,一樣會殺。
事實上,李自成所控製的地方,基本上來說,都是屬於軍管,也就是地方將領為軍政一把手。
因此,崇禎皇帝收複一次地方之後,就缺少能治理地方的文官。為此,他需要從晉北那邊調地方官過來才行,收複的地盤太大的話,晉北的官員也不夠用。
至於其他地方,保定的張羅俊等人,算是離得比較近的,也已經快馬去調了。但是,再遠就是遠水難救近火。
重振地方秩序時,地方軍隊的招募,也在進行中。
京營中傷殘的將士,都會留在晉中地區充當各級軍官,另外就是從晉北再調一些軍官過來。
或許是因為災荒之年,或許是朝廷官軍的名聲打出去了,軍隊的招募非常順利,就連蘭陵營都擴充到了將近一千女兵。
這一次的女兵中,有一些大概以前是大家閨秀,因為饑荒而家破人亡,被朝廷官軍解救就加入了蘭陵營,能讀書識字。這樣的女子,以前根本招不到,但這一次就有五十多個。
崇禎皇帝很忙,到衛景瑗帶著一群文官奉旨趕到之後,他才算緩了口氣。在這段時間內,山東的加急奏書一直都有,但是被崇禎皇帝丟在一邊沒理。
不過很快,王承恩派人快馬送達的奏章也到了,連同吳三桂的那份書信一起呈送禦前之後,才一下吸引了崇禎皇帝的注意。
彆人不知道,他可是記得曆史上的一些信息,頓時就頭大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