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營將士,行走在他們中間,看著這一幕,心中都是非常感慨。以前的時候,他們這些當兵的,何以受過如此對待!
divcass=”ntentadv”人心都是肉長的,能被百姓擁護,誰能不自豪!
從將軍到普通軍卒,從男兵到女兵,全都昂首挺胸,為身為如此受百姓擁戴的京營一員而自豪。
崇禎皇帝這邊,則是吩咐前來送行的地方文武官員,對為首的衛景瑗交代道:“朕把晉中交給卿等,須得認真治理,急民之所急,解決民之困境。如有困難,無論是天災,又或是賊軍大舉入侵,如地方無力解決,皆可急報於朕,無須任何顧慮!”
此時的衛景瑗已經養好了腿病,領著手下跪送皇帝,連忙回應道:“微臣遵旨!”
崇禎皇帝相信衛景瑗的能力,也不再多話,當即翻身上馬,在一眾錦衣衛校尉的簇擁下,踏上了下一個征途。
他沒有叫衛景瑗他們不用跪,也沒有勸沿途跪送的百姓不用跪。因為他知道,這是在十七世紀,跪禮雖重,他是皇帝能承受的。也是因為跪禮,方能表達這方百姓的感情,如此,便讓他們跪便是了。能回應這份跪禮的,便是早日平定天下的動亂,還他們一個太平!
從晉中再次出征,崇禎皇帝所率領的京營,又一次擴大了。駐守真定的賀珍,也奉旨押送後續的糧草到了晉中,真定那邊的防務,自然也移交給新建地方軍隊。他所領的騎軍兩千,步軍三千已經歸隊。
如今,崇禎皇帝的手下,已經有騎軍一萬三千騎,步軍三萬九千,合計馬步軍五萬二千。
多麼?絕對不多,但是比起剛從京師離開時候隻有萬餘騎軍來說,已經翻了好幾倍了。打仗,就要越打越多才好。越打越少的話,再精銳的軍隊都經不起消耗。
這次他選擇班師的路線是過雁門關到大同,再到宣府,最終返回京師。
之所以選擇這條路線,崇禎皇帝是要核實下宣大防線的軍備情況,以及農耕情況。這裡是當作根據地來經營的,他不希望出任何問題影響根據地的建設。
等崇禎皇帝領軍快要到代州的時候,忽然就收到了太原衛景瑗派來的信使急遞。
一開始,崇禎皇帝還以為他剛領軍離開,李自成的軍隊就打來了。因此,他連忙拆開奏章看了起來。
結果,這一看之下,他都有點無語。
原來,衛景瑗在奏章中說,李賊控製的晉南地區,不斷地有百姓和軍卒逃到晉中來,並且這幾天越來越多。對於百姓,衛景瑗都安排了,但是對於那些李賊的逃卒,這是算造反的,他就不知道怎麼處理,便隻能請示皇帝了。
崇禎皇帝不知道,他之前讓京營將士連續三天討論忠烈堂的事情,在第一時間就迅速傳開,很快就被人傳到晉中各地,甚至向晉北和晉南傳去。
晉北那邊,是事先知道有這個事情的,但是不知道這個事情到底怎麼樣了,此時聽聞了這個事情,頓時就沒有疑慮忠烈堂到底有沒有的事情。
而晉南沒有收複,名義上還在大順軍手中。那些大順軍軍卒聽聞了這件事情之後,一個個都是非常羨慕。
崇禎皇帝坐鎮在晉中,這晉中和晉南的對比就非常明顯了。
首先是晉中發生的饑荒,晉南的人都看著的,被崇禎皇帝從京畿之地帶了糧食進來,解決了饑荒,完成了賑災。
以前發生饑荒,那是不知道會死多少人。可這一次,崇禎皇帝來了,饑荒就壓下去了。
其次,晉中這邊軍隊的整編等等,士氣高昂,有什麼待遇之類的,晉南這邊都看著,這一對比之下,差距就明顯了。至少此時的大順軍普通軍卒,壓根沒有軍餉一說,就隻管飯而已。
如今,人家朝廷官軍還有忠烈堂,而大順軍軍卒死了的話,誰在意?
如此種種情況之下,晉南的百姓和軍卒,想逃到晉中這邊來,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不知道這些情況,也不妨礙崇禎皇帝做出決策。
他當即批複,就讓衛景瑗按照他對待大順軍軍卒的原則辦理,妥善安置想要棄暗投明的百姓和軍卒。
不過他也提醒,沒有他領大軍坐鎮,要小心混入奸細,地方軍隊的軍備情況,不能有鬆懈。
隨後,崇禎皇帝便領軍過雁門關,往大同而去。
………………
與此同時,滿清大軍,浩浩蕩蕩,已經從沈陽出發,過長勝堡,到草原繞行。
此次出征,由攝政王多爾袞親自統領,以八旗滿洲,八旗蒙古的三分之二兵力,八旗漢軍以及恭順王孔有德部,智順王尚可喜部,懷順王耿仲明部,續順公沈誌祥部共計十四萬人馬。
留守沈陽的是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領三分之一的八旗滿洲以及八旗蒙古部,七十歲以下,十五歲以上征集的老弱戰力不強者,皆是留守。
這一戰,滿清真的是押上了所有的本錢,隻許勝,不能敗!
當大軍行進到翁後時,也就是廣寧衛所在外圍的草原地區時,多爾袞卻得到探馬稟告道:“主子,派往山海關的信使回來了,等主子傳召。”
騎在馬上的多爾袞聽到這個消息,並沒有抱什麼希望,隻是揮手道:“傳!”
臨出發前,他讓祖大壽寫了封信再次嘗試招攬吳三桂,不過他其實壓根沒抱什麼希望,因此,都不等信使返回,在軍隊集結完成之後,他就領軍出發了。聯絡所用的祖大壽,也留在盛京沒有帶在身邊不說,甚至大軍都直接從草原繞行,就是準備繞過山海關後進攻關內的。
不一會,在外圍的信使便被帶到了多爾袞麵前,一份書信呈上。
在多爾袞身後的親王貝勒以及漢奸走狗等等,皆沒什麼在意,隻是等待多爾袞看完書信之後,罵上幾句就繼續前行。
結果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就見多爾袞忽然一下振奮起來,仿佛打了雞血一般。手中的那封信,又被他重頭看了起來。
這情況,實在出乎他們的意料。於是,和多爾袞關係最好的多鐸帶著一點好奇問道:“那吳三桂不會同意了吧?”
他也就是隨口一問,其實沒當真。
結果卻聽多爾袞帶著興奮之意道:“吳三桂同意歸附,但是他說山海關還有其他人。那些文官不管,他擔心山海關總兵高第,手中有兩萬人馬,不好應對,希望我們大清國也能給那高第封王,如此他就有把握說服高第歸順我們大清!”
聽到這話,滿清的幾個親王貝勒,不由得都圍了過去,就想聽聽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他們和明國打了那麼多年的仗,對於山海關重要性的認識,比誰都清楚。一旦山海關在大清的掌握之中,就算這次進關沒有實現目的,那也可以不用繞道草原,下次想進關就進關。
而孔有德等人聽了,互相看看,彼此間的眼神透露出一絲不忿。這一下又來三個王,大清國這王也太不值錢了!
不過這個事情,他們是沒法做主的,隻能聽這些大清主子定奪。
就見多爾袞已經把吳三桂的回信轉給他身邊的親王貝勒觀看,而他自己則很是興奮地想著事情。
阿濟格不認識漢字,看著其他人在看,便在邊上嚷道:“那還有什麼好說的,直接改道山海關,兵臨城下之際,隻要那吳三桂開了城門,我們自能殺進關去,還要管那個鳥高第乾什麼?”
豪格一聽,難得和多爾袞的親兄弟一個意見,當即附和道:“沒錯,我們大清國的王位,豈是那些漢狗想要就能要的?”
聽到這話,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不由得都默默地給豪格豎了個大拇指。
多爾袞還在考慮呢,忽然就見範文程下馬走到近前,然後向他打千跪地奏道:“殿下,可否把吳三桂的信給奴才一觀?”
對於範文程,多爾袞和皇太極一樣是很信任的,剛好這個時候,那封信又到了他手中,便讓親衛給了範文程。
這周女兒生病,一直到醫院折騰,極限碼字多次被打算去,沒法定時更新,還有一章,等白天寫完再更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