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官軍這邊,一開始就派出了大量的夜不收,因此,斥候戰的交鋒明顯往宣府那邊移動。不過建虜那邊,誰也就增派了探馬,雙方的交鋒還在繼續。
那些受傷建虜被抓的,人數多了之後,也審問出了更具體的情況。
崇禎皇帝這邊,就知道了阿濟格的具體兵力情況,以及建虜軍隊的動靜。
於是,軍議立刻召開。
divcass=”ntentadv”崇禎皇帝坐在主位,邊上站著方正化,在另外一側的案頭,則是宣大總督朱之馮,堂下則站著眾將。
由方正化這邊開口,把目前已掌握的情況說了一遍,然後他代替崇禎皇帝問眾將道:“此戰,諸位總兵以為該如何打,方為上策?”
賀讚一聽,立刻出列,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如今我軍兵力比建虜多一倍都不止,且又是精銳,直接打過去便是,定能消滅這支建虜!”
崇禎皇帝不置可否,隻是看著堂下眾將。
另外一個總兵賀珍出列,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想必建虜還不知我軍虛實,不如派一軍詐敗,吸引建虜追擊,然後伏軍殺出,當能大勝!”
聽起來,好像更高明一點。
不過崇禎皇帝還是沒說話,繼續看著堂下眾將。
總兵劉九卿出列,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建虜每次入關,皆是燒殺劫掠,百姓死傷無數。如今這支建虜才剛入關,正要去攻打宣府,不如主力儘出,早點殲滅這支建虜,也能多保一些百姓!”
寧龍聽了,立刻出列附和。
最終,崇禎皇帝看向一言不發的周遇吉,問道:“周卿以為呢?”
周遇吉其實一直在想,聽到皇帝問他話了,便出列奏道:“陛下,末將曾和建虜交手過。在建虜剛入關時,一般戰意最強,但是等他們要撤回關外時,便多有不敢死戰之事。如今建虜剛入關,雖我軍比建虜兵力要多,但也不能小覷。”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立刻補充道:“末將去核實了夜不收交戰的情況,發現建虜軍中火器甚多,且皆精良。另外據末將所知,原東江降將孔有德所部便是最擅長火器之軍,由佛朗機人訓練而成。火器之威,遠勝其他兵刃,不可不防……”
這個情況,崇禎皇帝是知道的。
在毛文龍被殺之後,東江鎮的明軍便內亂了。隨後朝廷火器方麵擅長的孫元化被派往山東擔任登萊巡撫,他收了孔有德等人的軍隊,並雇澳門的葡萄牙人訓練他們。
結果到了後來,鬨出了兵變。孔有德等人帶著軍隊和軍中打造火器的鐵匠等等,開船過海投降了建虜,也導致了孫元化被問罪腰斬。
本來的話,建虜在火器方麵是一個短板,孔有德這一去,就是補足了建虜的短板。因此,當時的建虜皇帝皇太極為之大喜,一下封出王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建虜也確實做到了賞罰分明,很會籠絡人心。
不過孔有德的火器還是火繩槍,而崇禎皇帝知道,火繩槍有很多缺點,遠不如燧發槍好用。隻是他還沒時間去管這些事情,本來是想著這次班師回京,有了軍隊在手,可以分心去管下武器方麵的問題,隻是沒想到,建虜緊接著就入侵了。
他在想著,周遇吉還在那分析道:“……至於設伏之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一定能成。凡精銳之師,必注重大軍哨探,如何避免埋伏被哨探發現,很難。”
說到這裡後,他看向崇禎皇帝,雙手抱拳道:“建虜乃是精銳之師,以實力勝之為戰事常態,如何迎戰,還請陛下聖裁,末將自當竭儘全力!”
聽到這話,其他將領便一起出列,雙手抱拳道:“請陛下聖裁,末將自當竭儘全力!”
崇禎皇帝已經在他們說好的時候思考,等到這個時候,他已經想得差不多,便嚴肅了臉,沉聲說道:“建虜分三路攻入關內,一旦其彙合成一路的話,兵力遠勝我軍,更是不好打。且其他兩路在京畿之地肆虐,不知又有多少生靈塗炭。朕決定,以多打少,先全殲宣府這一路建虜為作戰目標。再移師京畿之地,尋機再戰其他兩路建虜!”
他拍板定下了作戰原則,就是要快,要全殲這路建虜。
周遇吉等人知道了聖意,便按照崇禎皇帝的意思開始商量作戰計劃。很快,大軍便開拔,崇禎皇帝親自領軍,向宣府進發。
這一戰,就有點類似當年的薩爾滸之戰了。
當時大明這邊的兵力比建虜多,但是卻分成了四路進攻,結果被野豬皮集結了建虜主力,在單路上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這一次的戰事布局,總體來說,並沒有花裡胡巧的東西,而是大軍成彎月行軍陣型,北至長城沿線,南到洋河一帶,一起向東推進。兩端前出,明擺著告訴敵人,我這是一張大網,包過來了。
當然了,在大軍前方,有無數的夜不收先行進行戰場屏蔽,並且同時打探敵情;建虜那邊也是一樣,派出了大量的探馬,試圖打聽明軍虛實。
但是,這好歹是在關內。宣府地界被建虜之前打散的地方軍隊,在崇禎皇帝領主力到達之後便重新聚集起來,擔任大軍的輔兵,增加了軍陣的厚度。
阿濟格這邊,一直到朝廷大軍已經迫近宣府城了,才大致明白了當前敵人的情況。
於是,孔有德等人,便立刻向阿濟格勸諫了起來。
隻聽孔有德苦口婆心地說道:“殿下,明國皇帝明擺著要依仗兵力優勢包圍我們,趁如今還有機會,當儘數撤出關內為好啊!”
宣府城這邊,要麼北上出張家口到關外,要麼南下過居庸關到昌平等地,或者西進去大同。
如今明國軍隊從西邊進攻,而居庸關又還在明軍手中,因此,大清軍隊要想逃出包圍圈,就隻能原路返回了。
可是,這對阿濟格來說,簡直是一種侮辱。
當初他領兵進關劫掠的時候,不但滿載而歸,而且還豎了一塊牌子給後麵跟著的明軍,說“諸軍免送”,極儘對明軍以諷刺。
如今要他麵對明軍的進攻,就要灰溜溜地逃出關內,這怎麼可能對他的脾氣,要能馬上同意就怪了!
沈誌祥也跟在孔有德的後麵勸道:“殿下,從如今的斥候戰看起來,明軍明顯都是精銳之軍。如今兵力又多我們一倍不止,不如先撤,繞道密雲彙合其他殿下所領之軍,再圖一戰吧!”
這個話,阿濟格同樣不愛聽。他都是發誓要當叔王的人,怎麼可能就這麼回去和彆的親王貝勒彙合?那他還有臉提叔王的要求?
才剛十五歲的愛新覺羅·碩塞,是皇太極的第五個兒子,跟隨阿濟格作戰,此時聽到兩個漢將都喊著要先跑,便不由得冷笑道:“我大清野戰無敵,一個頂五,怎麼就兵力少了?”
他和朱慈烺是同年,血氣方剛,又出生在大清如日中天的歲月中,聽多了大清軍隊怎麼追著明軍打的戰績,就他這年歲,更是不可能接受一戰不打就逃跑的事情,不等阿濟格說話,就忍不住先說話了。
雖然碩塞的娘葉赫那拉氏,被皇太極賜給前內大臣占·土謝圖為妻。而後占·土謝圖打獵時被虎傷身亡,又改嫁給了鑲黃旗輕車都尉達爾琥。可不管怎麼樣,他始終是皇太極的兒子,哪怕這個時候連郡王都不是,但是麵對他的質問,不管是孔有德這個恭順王,還是沈誌祥這個續順公,都不敢和他去爭辯。
敢要麵對這些女真貴族,質疑他們的戰力,回頭肯定沒好日子過的。
阿濟格自己也是拿定了主意,當即下令,集合軍隊,迎戰明國軍隊,末了,他還冷笑道:“看好了,彆讓大牢裡的那些明國狗官死了,本王要讓他們瞧瞧,他們那個武勇蓋世的皇帝,到底是怎麼個蓋世法!”
被委以重任的範永鬥,就是負責宣府城內的事情,聽到之後,連忙答應,不敢有違。
那些明國官員雖然隻是關入大牢,但是範永鬥和王登庫等人尋仇,要打他們、折磨他們卻是沒問題的。
隨後,阿濟格領軍西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