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城內,朱元璋回味著當小沙彌時顛沛流離的日子,看著難得吃一回肉像過年的百姓,他是既感傷又高興。
他當晚也美美一餐,便一手一個拉著朱標、朱棪,鑽進了停在土地廟前的輦車中,這明顯是要爺兒仨關起門來咬耳朵。
月光之下,劉伯溫與楊憲站在已經找不出丁點完整物事的府衙大堂內。
劉伯溫經過一個白天的內心掙紮,終於打定了主意。他覺得要論清高、要論瞧不起朱家人,自己不也仍是這種心態。
怎麼能獨獨怨責於楊憲呢?
至於二皇子也要治理揚州的意圖……
劉伯溫也認為,皇帝陛下是不會答應的。
最明顯的一個原因,讓一個沒讀過幾年書、年僅十四歲的皇子出任一州長官……
傳出去的話,天下人都會在想,大明皇帝是不是任人唯親、是不是嫉賢妒能的?
劉伯溫踱了幾步,猛回頭問道:“楊憲!你現在幾品呐?”
“學生入翰林院不久,是個從七品的待詔。”
劉伯溫點頭沉吟:“我打算請旨,為你進正五品,並升任知府。”
楊憲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動的問:“恩師!學生所任何處?”
“就是你腳下,揚州府!”
楊憲越發驚詫,不禁四望,沮喪地顫聲道:“怎麼是這……”
“楊憲啊!你彆看它現在一片斷瓦殘垣,但要不了多久,它就要大變樣了。”
劉伯溫知道這學生一時半會接受不了,實乃人之常情,他悉心的引導道。
“朝廷馬上就要施行新政,與民安息,壯大國力。揚州昔日何等繁華,天下何人不識揚州啊……”
“它現在越是破敗,在能人眼中也越大有可為!而且從今起,陛下心上都會老惦記著這個地方,甚至會把治理揚州作為大明的典範。”
看到楊憲眼中逐漸放射出精光,劉伯溫很滿意:“朝廷後續也會提供大量的財力物力支援,讓揚州儘快在幾年之內重現繁榮……”
“楊憲呐。揚州現在可是一座龍門,就看你有沒有吃苦的勇氣,能不能跳得過去了!”
楊憲腦子轉得快,立刻便想明白其中的關竅。
他覺得隻要誰在這揚州任上待三年,不用做得太好,隻要表麵看著過得去,官職也能蹭蹭蹭往上提,進入大明文官核心階層也不是不可能。
楊憲當即激動萬分的表態:“恩師!學生都明白了。萬恩師不要請授學生五品銜,學生仍憑七品翰林銜,治理揚州!”
“好楊憲!我果然沒有看錯人,壯誌可嘉。”
劉伯溫接著又與楊憲深入交談了不少關於治理揚州的實務。
輦車中,朱家爺兒仨卻注定不可能像劉伯溫這樣正經的進行交談。
除了朱標偶爾拽幾句文縐縐的,他們聊揚州,就像老農一家在說,某塊地該種什麼莊稼一樣,致令輦車內外,時不時回蕩著歡快的笑聲。
話到最後,朱棪呷了口茶水,做出總結:“其實在揚州,頭幾年,就隻能做三件事。民生、民生,還它娘的是民生……”
“其實,爹你比我清楚。民隻有肯在這兒生存,揚州才能活啊!民也隻有一代一代在這兒生生不息,揚州才能興旺啊!”
“因此,爹!您就放心大膽的,給兒子個機會吧。反正這揚州也沒什麼可敗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