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三鎮眼中,韓弘已經將自己的色厲內荏、外強中乾表現得淋漓儘致。
在田季安、王承宗、劉總三人看來,韓弘南有淮西牽製,有可能獲得支援的地方,郭戎東進、李愬北上、長安自顧不暇,這正是拿下韓弘,拿下汴州的最好機會!
韓弘手中的汴州、宣武軍是河北三鎮南下唯一的阻礙!
隻要拿下了汴州,就等於打開了河北通向中原的門戶,整個中原、江淮、江南都將予宇欲求。
隻要拿下了汴州,就等於截斷了對於李唐來說如同經濟大動脈一樣的大運河,等於讓李唐的心臟關中、長安供血不足,陷入混亂。
隻要拿下了汴州,就等於獲得了汴州幾十、上百年來積攢的豐厚的財富,既可以獲得極大的實力利益,又等於獲得了充足的糧草補給。
所以,發現了韓弘悄悄撤兵之後,田季安沒有任何猶豫,立刻下令十餘萬魏博軍渡河南下。
隨著田季安的出動,一直盯著田季安的王承宗和劉總也不再猶豫,成德和盧龍大軍開始大規模調動,河北三鎮開始全力出擊。
隨著劉總跟隨盧龍大軍抵達魏州,自以為穩操勝券的三位叛軍首腦,把前期為了串聯、組織的陳宏誌扔在了一旁,開始進行分贓會議。
在魏博田季安府邸的密室中,田季安、王承宗、劉總三人密會了整整一天的時間。
走出密室的時候,雖然疲憊,三個人的眼中都帶上了滿意的笑容,日後會怎麼樣無人知曉,但是此時此刻他們三人已經將所有其他人排除在外。
第二日,八月十五,十五萬盧龍軍從魏州南下,直撲汴州而去。
八月十八,盧龍軍前鋒抵達大河北岸,開始渡河。
八月二十一,盧龍軍前鋒抵達汴州城外。
八月二十八,十五萬盧龍軍全部完成渡河,汴州城外的河北叛軍達到了整整四十萬!
與此同時,膠東,郭戎也從來沒有停地下自己的腳步。
消滅了入寇的島國人和膠東水師之後,長纓軍的戰兵在文登縣附近休整兩日,而郭戎在送出自己的信件之後,則重返了榮成灣。
考慮到渡海作戰的計劃暫時無法實施,郭戎重新調整了自己的計劃,至於調整方向他已經詳細的寫在了呈送長安的信件之中。
雖然沒有得到回複,但是郭戎很清楚,自己的建議對大唐有益無害,無論是李純還是李誦,都不會拒絕自己的建議,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對於實行的時間而已。
所以,返回榮成灣之後,郭戎沒有浪費時間,立刻開始大刀闊斧的改編,首先從原膠東水師海船中選擇了一部分編入了即墨水師之中,使得即墨水師的規模突破百艘。
隨後,即墨水師被直接一分為二。
分割之後,一部分將直接開赴登州,並暫時停泊於登州,其主要方向為榮成灣以北的膠東北部、遼西、遼東、新羅、百濟等大唐北部海域。
未來未來將以威海衛為母港,因為母港位於北方,被郭戎暫時以北洋水師代稱,至於準確的名稱將由長安的兩位皇帝決定。
另外一部分則繼續以嶗山基地為母港,其規劃中的主要作戰方向則是榮成灣以南包括島國在內的整個南部海域,其名稱同樣繼續以墨水師為代稱。
兩支水師擁有的海船數量均接近五十艘,滿編狀態船員、水手、隨船戰兵超過五千人,一次性可運輸戰兵近萬。
至於兩支水師缺額的部分,郭戎已經下令從登州、萊州、即墨等地征召補充。
因為人員的絕大缺口,兩支水師暫時都不具備大規模遠海作戰的能力,但是在郭戎的規劃之中,未來這兩支水師支撐起大唐的未來。
同樣的,經曆了實戰之後的嶗山衛被一分為四,不過因為人員的缺乏,將暫時重返嶗山進行補充和訓練。
花費了整整四天的時間,完成了兩支水師的臨時編製和重整之後,郭戎迅速回身,最終在觀陽縣追趕上了結束休整開始西行的大隊人馬。
此時,郭戎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決戰之上。
而決戰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對長纓軍進行重新的編製。
分兵期間,跟隨郭戎轉戰淮西和膠東的部分人員大增,而作為佯攻的部分也獲得了大量騎兵的補充。
根據現有情況郭戎粗略估算了現在長纓軍的實際人數。
不算不要緊,算完之後,郭戎發現如果不加精簡,長纓軍的實際人數已經超過了四萬五千人!
看著算出的人數,郭戎感覺自己的牙花子都疼,這數量實在太龐大了,而且其中相當數量訓練、素質、戰術不夠的人會嚴重影響長纓軍的平均戰鬥力。
所以,從觀陽縣開始,一路西進的同時,郭戎開始對於臨時擴編的長纓軍進行精簡和重新編製。
首先,為了應對文登的戰鬥,被蘆孝兵臨時征召的百姓精選之後剩餘的部分被直接裁撤,非精銳的裁撤使得行軍的速度大幅度提升。
隨後,專精器械、專精火藥人員被郭戎從工兵中分離,分彆成為了專業的器械兵和火藥兵。
與之相對應的,在蘆孝兵臨時擴充的兩個器械營為基礎上,郭戎直接將其擴充為一個獨立的器械團。
被柴老道清虛子召喚而來擅長煉丹的道士們,因為郭戎的大筆一揮,直接變成了長纓軍直屬火藥營的一員。
由宣武軍和淮西軍老卒構成的新一團和新二團合並,剩餘部分則補充了原步一團的缺額,再剩餘的部分則被郭戎直接派遣到了即墨,成為未來膠東半島四個海防衛軍的一員。
從全軍中選拔,補充了損失慘重的直屬偵察營,重建了補充給嶗山衛的獨立營,並將獨立營更名為警衛營。
就這樣一邊行軍,一邊改編,半個月時間行軍七百裡。
八月十六,太上皇李誦從長安出征的同一天,郭戎率部抵達青州,和在青州休整的莫靈均所部彙合,在青州休整一天之後,郭戎率部繼續西行。
八月二十四,郭戎率部抵達曹州,分兵接近兩個月的長纓軍在曹州彙合,花費兩天時間郭戎完成了長纓軍和左武衛最後的編製之後。
徹底完成重編之後,長纓軍共擁有四個戰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器械團,四個獨立後勤營,一個直屬火藥營,一個直屬警衛營,再加上其他長纓軍直屬和配屬的輔兵,長纓軍的實際人數依舊接近四萬人。
左武衛也額外補充了兩個騎兵營,兩個戰兵營,實際人數超過了八千人。
元和四年,八月二十六,郭戎所屬的東征軍分兵。
左武衛北上滄州、德州、景州。
而郭戎則親自率部繼續西進,目標三百裡之外的中原戰局核心,汴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