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兩封信,其實最早的起源是還是長纓軍建軍之初。
長纓軍建軍之處,郭戎動不動就一直待在禁苑兵營,使得對長纓軍狀況關切的要命的太上皇李誦心急如焚。
挨了一頓訓斥,反應過來需要給自己出資人兼老板一個交代之後,就有了郭戎的每日心得和每日奏報。
後來又經過了韓愈的支持和改良,除卻每日心得、每日彙總之後還增加了計劃以及其他內容,於是就形成了郭戎現在的奏報。
雖然這麼多年過去了,但是郭戎這一個習慣卻保留了下來,不論人在哪裡,不論環境如何,隻要李誦不在自己的身邊,郭戎就會完成這樣一封奏報送往長安。
後來,河北叛軍開始叛亂,郭戎率軍出征在淮西拿下了吳氏兄弟。
當吳少雄聽說了郭戎時刻保持奏報的習慣,太上皇從來沒有拒絕過之後,整個人驚訝到了極點。
從表麵上看,郭戎需要定期向太上皇彙報自己的情況很繁瑣,但是實際上,這何嘗不是一種隻有郭戎能享受的密奏。
相對應其他人隻能通過公開的奏疏和皇帝溝通,密奏,無疑是一種極為私密的方式,有唐一朝乃至於整個封建王權時代,無一不是寵臣中的寵臣,重臣中的重臣。
如果說密奏還是存在,像郭戎這種類似於日報形勢的密奏就是聞所未聞,無論在哪個王朝,這種性質的密奏隻能看做一點,地位穩如泰山,權力位極人臣。
而這一點,也成為吳少雄願意接受郭戎招攬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在一切權力來自帝王信任的封建王朝時代,擁有這東西能代表的東西太多了。
事實上,郭戎甚至拿出過寫給李誦的奏報讓吳少雄幫自己看看有沒有語病。
看到郭戎那歪歪扭扭,狗爬一樣的字體,條例清晰、層次分明的內容,這巨大的反差給了吳少雄一種神經錯亂的感覺,畢竟這兩種東西放到一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感覺這人有點毛病。
隻不過,吳少雄不知道的是,作為上輩子的鹹魚,寫日報這種基本功,郭戎都是在電腦上寫的……
當時郭戎嘴裡還嘟囔著每天上一輩子就要天天寫日報,到了這邊,還是要天天寫日報,這t不就等於白穿越了麼。
從郭戎的話語中,吳少雄甚至聽到了一絲無奈和抱怨的語氣,於是提議自己可以代筆。
而吳少雄沒想到的時候,自己的建議提完,郭戎則直接掛上了哀怨的語氣,太上皇說了,這奏報隻能自己寫,不能找彆人代筆,好幫助郭戎順便練字。
隻不過,有些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至少在這一瞬間吳少雄感受到的是源自於靈魂的衝擊。
吳少雄不知道郭戎有沒有明白這奏報的真正意義,但是有些東西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吳少雄也不好直接點破。
於是乎,吳少雄向郭戎提出了這一個建議:應該保持奏報的不隻有太上皇李誦,當今天子大唐正牌皇帝李純也應該享受到這一待遇。
麵對吳少雄向自己提出的第一個正經的建議,郭戎自然不會拒絕,於是他想都沒想直接,當即稍微修改了一下稱呼之後,一式兩份……
郭戎的這操作讓吳少雄頭皮發麻,然而結果皇帝李純,顯然也沒有拒絕郭戎的這份滿含了忠誠的日報。
事實上,李純不僅接受了,相比較懶得給郭戎回信的李誦,李純就積極多了。
從七月份開始給李純奏報以來,郭戎每隔兩三天或者三五天就會收到一封來自長安,皇帝本人親自的回信,在信中,李純時不時的就會對郭戎奏報上的內容進行點評、詢問或者請教。
哪怕是在奔襲膠東的過程中,李純的回信也從來沒有斷絕過,來自兵部和很多命令直接就是加載皇帝的回信中的,就比如太上皇親自率軍進駐陳倉的消息就是這位皇帝信中寫的。
然而郭戎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就在他等待援軍的時候,收到了一封來自皇帝,原本應當平平無奇的常規回信。
所以當郭戎收到信的時候,最初並沒有感覺到意外,然而看到皇帝,信中所書寫的內容的時候,整個人直接就愣在了當場,然後眼淚簌簌的落下,許久之後才緩緩的將信看了下去,當整封信徹底看完之後郭戎的臉龐上已經掛滿了淚水。
郭戎的這一幅場景,軍帳內的所有人集體懵逼,眼前的很多人甚至直接就是從興慶宮上跟郭戎一起,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對於郭戎的性格,他們再了解不過,此時莫名其妙的掉淚,這是從他們認識鍋中開始,到現在聞所未聞的,能讓郭戎失態到這樣子,鬼知道發生了什麼!
然而郭戎不說話,其他人卻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以至於整個大營之內出現了至少一刻鐘的寂靜,直到最後,一行人將在誘導平民的吳少雄找來。
而吳少雄看到郭戎的樣子之後,吳少雄的震驚絲毫不比那些郭戎的下屬要低,相反,從郭戎這個狀態他感覺到了一種,無法言喻的悲傷。
片刻的恍惚之後,吳少雄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郭戎手中,已經被打濕了的信紙上,隨即直接從郭戎的手中把信拿了下來。
看到起筆的兩個字,郭愛卿,吳少雄已經知道這封信是來自何人了。
正是因為線來自李純,吳少雄才更加不理解,到底會發生了什麼,以至於讓郭戎這種家夥淚流滿麵。
說實話他不是沒有猜到某種可能,隻不過他不太敢相信,努力的搖著搖頭,將各種不應該有的思想從自己的腦海中趕了出去。
畢竟吳少雄現在的身份,已經不再是方正的大佬,而是郭戎這位無論從名氣還是實力或者是實權上,都排名第一的大唐大將軍手下的親密幕僚。
謀反這種事情就不要想了,如果郭戎想乾,那麼現在整個長安,早就應該已經徹底淪陷了。
無奈的苦笑了一下,吳少雄繼續向下看了下去,直到他看到了那一行字。
太上皇,殉國了!
聽到這幾個字,吳少雄如同五雷轟頂,整個人直接楞在了當場,雖然沒有流淚,但是讓這位老狐狸懵逼的楞在當場……
大概三五息之後,吳少雄才反應了過來上麵幾個字的表述。
上麵寫的很清晰,太上皇,殉國了,而不是太上皇,駕崩了!
相比較,很少給郭戎回信的李誦,李純幾乎是每信必回,而且很多都是從吳少雄的手中轉給郭戎的,以至於現在吳紹雄對於李宋的字體都已經非常清楚了,上麵絕對是李純的筆跡。
看似隻是表述不同,但是這兩個詞卻有本質的區彆,這一瞬間,吳少雄想到了這位堪稱傳奇經說過的那句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