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胳膊擰不過大腿,雖然已經接受了背叛大唐的事實,但是在這些良知沒有泯滅,唐人的觀念沒有徹底消除的這些劍南兵的心中,依舊充滿了負責而煎熬的情緒。毰span
這突如其來的寂靜,讓整個場麵顯得異常的尷尬。
雖然尼瑪巴紮在麵對劉辟的時候嘴上的刀子從來沒有卸下來過,羞辱,挖苦各種各樣的語言層出不窮。
但是那隻不過是尼瑪巴紮在敲打劉辟,或者說時時刻刻提醒劉辟,你已經帶領整個劍南道叛逃了,以李唐對這種叛徒的處置,大概率隻有滅九族,你已經回不去了,你的選擇隻有一條,跟著我們吐蕃人一條路走到天黑。
但是,麵對普通劍南軍的士卒的時候,尼瑪巴紮的表現卻和對待劉辟的時候截然不同。
雖然在劉辟的耳畔總能聽到尼瑪巴紮提高吐蕃武士,貶低劍南軍,但是實際上,跟隨唐人學習了整整五年的尼瑪巴紮遠不像看起來這麼輕佻和虛浮。
尼瑪巴紮太清楚這些構成劍南軍士卒的實力,這些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經驗豐富,戰力強悍的劍南軍的戰鬥力遠不是他手中吐蕃人能夠達到的。
所以,在麵對劍南軍士卒的時候,不僅自己未盛氣淩人,有意識的避開某些會刺激這些劍南兵的言語,甚至要求吐蕃人也有任何貶低這劍南兵的行為。毰span
隻不過,激動之下,尼瑪巴紮還是無意中get到了眼前劍南軍斥候的心痛點,一時間尼瑪巴紮也不知道該如何緩和現在的氛圍。
好在,做了韋皋十多年副手,又當了五年劍南西東)川節度使的劉辟不像尼瑪巴紮一樣的年輕。
看到斥候的表現,劉辟先是穩了穩情緒,接著長出一口大氣,最後緩緩的說道。
“朝廷有多少人馬?”
劉辟之所以用朝廷的兵馬,是因為他起兵,或者說向長安方向進攻,名義上的理由就是“清君側!”
“清君側”這三個字在華夏曆史上出現的頻率簡直不要太高。
在李唐之前,劉漢“七國之亂”喊出的理由就是“清君側,殺晁錯”,隻不過晁錯是殺了,該亂的還是亂。毰span
在李唐,安祿山、史思明打出“清君側,鋤奸佞”的旗號扯旗造反,結果楊貴妃,楊國忠被噶了,在造反的還是造反。
在李唐之後,朱明燕王同樣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起兵,奸佞是除了,但是該當皇帝的也還是當了皇帝。
對劉辟來說,“清君側”同樣成為了劉辟說服自己,糊弄下屬,聊以自慰的最好理由,至於不願意被劉辟這騙鬼的“清君側”糊弄的劍南軍,會遭遇什麼自然不言而喻。
一句“清君側”並不能改變劉辟叛逃,反叛的實質,但是卻真真切切的讓他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實力。
同樣的,一句朝廷的兵馬,雖然不能在本質上改變叛軍的性質和叛徒的身份,但是多多少少讓劍南軍的斥候有了一個緩衝的餘地。
果不其然,聽到朝廷的兵馬這樣一個說法,劍南軍斥候至少找到了一個自我安慰的理由。
“數量不詳,但是應該不會少於萬人!”毰span
隨著斥候帶來的信息,尼瑪巴紮、劉辟、湊羅棟同時陷入了沉思。
雖然因為大散關守軍的緣故,戰鬥被硬生生的拖延了一天,但是反唐聯軍並沒有浪費時間,從大散關戰鬥結束到現在不過三天而已。
區區三天的時間,嚴格來說不夠任何一支唐軍出現在陳倉道阻擊他們。
但是,眼前的斥候已經明確的告訴了他們,就在他們前麵不到二十裡的地方,一支規模超過萬人的唐軍已經抵達了那裡。
雖然這種事情聽聽起來有些離奇,但是從可能性上判斷,這支唐軍的來源有且隻有一種那可能,那就是駐紮在距離大散關不過百裡的陳倉的那支禁軍。
再稍稍的琢磨一下,從陳倉城,到陳倉道北端出口的位置不過五十裡,如果那支禁軍在獲得了散關失守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立刻出擊,沿著渭水溯流而上,確實有可能在三天之內抵達斥候所說的位置。
“劉帥,你確定你們的朝廷,沒有瞞著你提前在渭水邊上留下這樣這一支兵馬麼?”毰span
聽著尼瑪巴紮的詢問,劉辟的嘴角掛上一抹笑容。
“沒有,東西兩側白萬大軍,長安剛剛組建的禁軍已經被派往了各個戰鬥略要地,他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兵力放在這樣一個不確定的位置上。”
“更何況,由我親兵組成的那支冒充信使的小隊可是從長安返回的,他們可以確定,從長安城,到大散關,就隻有陳倉有太上皇的兩萬禁軍。”
隻不過,對於對方禁軍這種行為,劉辟、尼瑪巴紮,甚至作為吉祥物湊羅棟感覺到的都是興奮。
原因很簡單,禁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在散關,他們已經充分的領教過了。
在純偷襲的情況下,依舊被對方死死的拖延了接近一天的時間,並且打出了一比三甚至一比四的戰損,巨大的損失差點讓劉辟和尼瑪巴紮直接內訌。
雖然沒有人說,但是他們都知道如果在不偷襲的情況下,就算是把三十萬聯軍都送進去也未必能能拿下散關。毰span
而散關隻有區區六千禁軍,陳倉可以說有整整兩萬禁軍!
雖然不知道那支禁軍有什麼底氣,敢於冒險孤軍上陣,胖臂擋車,但是他們不在乎。
在渭水之畔對方精銳的禁軍野戰,比在陳倉城中消滅這些精銳的禁軍要簡單太多了,至於其他的,不重要。
那驚人的戰損比能形成的條件很重要的一點是關隘之上的特殊地形,使得聯軍絕對的兵力優勢得不到發揮,如果在相對開闊的地方,無論是尼瑪巴紮還是劉辟都相信,禁軍雖強最多也不過能做到以一敵二而已。
如果對方以兩萬精銳堅守陳倉城,在有那位太上皇加持的基礎之上,哪怕自己手頭的三十萬大軍圍攻,尼瑪巴紮和劉辟也沒有把握在短時間內拿下。
現在,對方主動從陳倉來到了渭水之畔,兵貴神速顯然是做到了,但是軍爭這東西永遠都是有代價的。
在他們看來匆匆而來的禁軍必定無法保持巔峰的狀態!毰span
隨著劍南軍的斥候離去,尼瑪巴紮和劉辟也不再鬥嘴,而是開始認真的商議如何將對方的精銳禁軍留在渭水。
對方軍爭的目的顯然是準備在聯軍立足未穩之際進行偷襲。
既然如此,很快,兩人達成了共識,對方軍爭,那自己反而可以放緩速度,一方麵保存體力,一方麵讓後續的兵馬可以源源不斷的通過散關。
對方的禁軍很厲害,但是他們人數終究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反唐聯軍中的也都是精銳,不是那種一個衝鋒就可以被乾掉的炮灰,就算禁軍能一打二,一打三,哪怕一打四,總不能做到一打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