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進,戰車和護衛的禁軍距離戰車的距離越來越近,喊殺聲、戰鼓聲也由遠及近,李誦感覺自己的心中的戰鼓也在隆隆作響。
隻不過,還沒等李誦行程過半,甚至還沒等李誦距離戰車到達一裡,一隊禁軍就攔在了隊伍的路線上。
“陛下,裴中郎有令,反擊的機會尚未來到,還請陛下稍等,等裴中郎的令旗,屆時方可前行!”
裴植專門派人在這裡等自己,李誦自然不會不加理會,隨即從戰車到護軍靜靜的停留在了這距離戰車大約一裡半的地方。
人雖然不能繼續往前走了,但是卻不代表目光不能隨之眼神,說著站在李誦身邊的張泰成從腰間取出了千裡鏡,放到了李誦的眼前。揆span
借助千裡鏡,整個戰場已經漸漸的呈現在了李誦的麵前。
由於地形的限製,整個戰場由北向南,由外向內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喇叭形,接近一萬五千羽林軍在喇叭形的外圍組成了厚薄不均,功能不同,但是層次清晰的四道戰線。
包括六百重騎兵在內的三千騎兵排成的戰鬥的隊形,但是此刻靜靜的矗立在羽林軍戰陣最後的位置。
從騎兵的位置向前,是整整兩排一百二十架八牛弩組成的巨大扇麵。
每一架八牛弩的旁邊都放置了一摞摞,準確說是兩個基數,一百二十枚八牛弩使用的重型弩矢。
在八牛弩和弩矢的旁邊,則分彆站立了七到八名操持八牛弩的工兵、後勤兵、號令兵。
八牛弩組成的扇麵再往前,是一排排身披重甲的步槊手和手持木盾、橫刀,穿著半身甲的輕步兵組成的突擊陣線。揆span
突擊戰線再向前則是禁軍標準的以營為單位,由重步兵、弓箭手、弓弩手組成的千人規模的戰陣。
此時此刻,六個標準的戰兵營中,有五個已經和吐蕃、劍南、南詔軍組成的反唐聯軍進入了激烈的交戰之中。
哪怕是不懂軍事的李誦也可以看出,最後的一個營級的千人戰陣顯然已經是交戰之中裴植手中最後的援軍。
千人戰陣之間,則是禁軍步卒營級單位配屬工兵連所構建的小型八牛弩組成的弩陣。
比起後方動輒百餘架八牛弩組成的大規模弩陣,前方用來填充空隙,防止敵人包抄偷襲的小型八牛弩弩陣要小太多,但是在千人戰陣和千人戰陣狹小空間之內,五架八牛弩的連續射擊已經可以形成一種恐怖法的火力飽和。
戰陣和戰陣之間空隙的地方,則留下了一串串被八牛弩那堅硬、粗壯、黝黑所穿成的人形糖葫蘆。
在羽林軍步卒組成的戰陣前方,和步卒直接對陣的則是由劍南軍、吐蕃軍組成的三倍與一線羽林軍步卒的兵力。揆span
在對方步卒的後方,還有由吐蕃和劍南組成,但是涇渭分明至少三萬混編的兵馬。
之所以用涇渭分明,是因為原本屬於劍南道的唐軍,使用的是和禁軍類似層次分明的戰陣和體係,而吐蕃人一方層次則相對混亂,但是乍一看凶悍的程度卻更強幾分,從傳統意義上對吐蕃人和唐軍的判斷而言,能在這種情況下保持特色,沒有異動,也沒有沙鷗到影響都可以算是各自的強軍。
當然,如果不是各自的強軍,在禁軍右衛拚死的抵抗麾下,偷襲這種行為也未必能將大散關一舉拿下。
看著那些唐軍色彩明顯,但是和吐蕃人狼狽為奸的家夥,李誦握緊欄杆的手不禁狠狠的抓牢。
說實話,從自己以太上皇的身份執掌大唐權力之後,李誦對自己的所做的事情很少有後悔,然而關於從劉辟手中分出劍南北道或許是真的有所後悔的。
在這件事和劉辟這方麵,李誦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判斷錯了,他考慮過十分有可能會把劉辟逼迫到吐蕃人的陣營中去,但是最終排除了這個可能。
畢竟,如果沒有自己的逼迫,或許就不至於把劉辟這樣一個掌控了近二十萬精銳劍南軍的軍閥逼得投降了吐蕃人的懷抱,如果劉辟不投靠吐蕃,哪怕保持中立,如今長安的局勢,大唐的局勢就會緩和太多。揆span
試想,如果沒有吐蕃人的大舉壓境,沒有勾結吐蕃的劍南軍偷襲散關,數量高達十八萬的新編禁軍能有多少兵力被釋放出來。
到那時候,郭戎可以帶走的可就不隻是區區的一個長纓軍,又有多少精銳的禁軍可以在郭戎的帶領之下參與到和河北叛軍的決戰之中。
隻不過,這所謂的後悔也僅僅是一閃而逝,人心這種東西,饒是自己也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判斷。
而且,說到判斷失誤,還有一個比劉辟還離譜的家夥,李師道,如果人心、忠誠、禮義、廉恥這些東西真的在他們這些家夥的心中有一席之地,那麼也不會出現這種數典忘祖,以大唐為血肉飼養自身的家夥。
從這個角度來說,提前將擁有大量蜀地番兵的劍南北道分割而出,還很可能提前削弱了對方的舉動,否則如果沒有劍南北道的組合,反唐聯軍直接從劍南道北上,偷襲隴南、隴西後方,那才可能導致整個戰線的瞬間崩潰。
當然,更重要的是,到了這一刻,李誦認為自己真的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做得了,除了做為最後的一次人形擂鼓。
從反唐聯軍後方主力的位置再向後,則是有南詔番兵、劍南、吐蕃騎兵組成的雜牌和輔兵,而從這個位置再向後不到五裡,陳倉道最北端臨近渭水喇叭形的區域開始陡然收緊。揆span
隻不過,就在戰鬥開始的時候,在對方戰陣後方,依舊有大量身材矮小、步履蹣跚的兵馬源源不斷的進入這裡。
整個戰場從羽林軍最外端寬度達到了五六裡,而在反唐聯軍掌握之下喇叭形的最裡麵寬度隻有三裡不到,而整個戰場的長度,則達到了整整十裡。
雖然研學過兵書,研究過兵馬,但是太上皇李誦不懂軍事人儘皆知。
饒是對軍事完全不懂的李誦,從戰場的形勢和最前方八牛弩小型戰陣的動向來看,吐蕃、劍南、南詔聯軍也在憑借人數的巨大優勢,正一點一點的將長纓軍的戰陣向後方臨江的方向逼退。
而且從戰場的遺跡來看,後退的速度雖然很慢,但是一直在進行,從李誦的判斷來看,這一點一點的退卻甚至可能持續了一個時辰。
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戰況似乎愈加的對羽林軍不利。
李誦不知道裴植的安排打算,他也不懂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是他相信自己的將軍,他相信自己的士兵,他相信自己一手重建的大唐禁軍可以戰勝一切魑魅魍魎、妖魔邪祟,護佑大唐重新走上巔峰,真正實現郭戎曾提出的那個想法:太陽無論何時都不會在大唐領土上落下。揆span
所以手持千裡鏡的李誦,依舊選擇靜靜的等候在這裡,等候自家將軍的命令。
與此同時,在距離李誦十裡之外的地方,吐蕃、劍南、南詔聯軍中樞的地方,年輕的尼瑪巴紮也在歎息。
“對方禁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實在太強了,區區六千人不到,硬抗著近我們近三萬精銳的進攻,實在是太了不起了。”
“那是當然,不過,我恐怕他們也就到這裡了,六支千人隊已經投入了五支,等到第六支也投入的時候,就是他們的死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