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反叛之前,其實已經有了不少跡象,如果那時候袁滋認真觀察,提前察覺,或者有人將消息告訴袁滋那麼局勢將會完全不同。
無論是提前站隊,不再搖擺,還是提前準備,積蓄力量,對袁滋來說的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骳span
問題是,袁滋倒黴就倒黴在這裡。
雖然和每一方關係都不錯,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家是鐵杆,所以無論是朝廷,還是藩鎮,抑或是宣武軍的韓弘,沒有人把會開戰的消息傳遞給他。
雖然有足夠的機會,和足夠的途徑,但是過於安逸之下,毫無警惕心理的袁滋和義成軍對於各路篩子一樣的細作熟視無睹。
結果就是河北突然叛亂之後袁滋懵了。
向河北派人杳無音信。
向宣武派人毫無回應。
從長安而來的援軍抵達,征調義成軍所有的戰馬和騎兵。骳span
袁滋求見太上皇第一紅人郭戎,結果卻被告知大將軍不見!
到了這一刻,袁滋是徹底的懵逼了。
如果換做其他人,比如太上皇李誦,比如宦官首領俱文珍,比如前平盧節度使李師古,比如在邏些城發動政變的赤蘇仁謝。
且不說以他們的觀察根本就不至於讓他們陷入絕境,就算真的陷入了絕境,他們也絕對會不惜代價拚死一搏。
然而,掌控了義成軍,掌控了鄭州和滑州的是誌大才疏,瞻前顧後,有賊心,沒賊膽的袁滋。
於是,等郭戎派遣的佯攻部隊離開之後,袁滋開始瘋狂從鄭州和滑州集中力量,試圖憑借高牆深壘等到局勢明朗了,跟隨勝利者追擊失敗者。
然而,後麵的發展更是超出了袁滋的預期,鄭州、滑州,一半為朝廷掌控,一半為叛軍掌控,呈現出的冰火兩重天的狀態。骳span
朝廷掌控的一半在郭戎的命令之下民不聊生,叛軍所掌握的一半職責更是淪為了人間地獄。
問題在於,華夏人曆來安土重遷,和禁軍以關中為主,河北軍為燕趙為主,劍南軍以蜀地為主一樣,在藩鎮割據之下,構成藩鎮軍兵員自然是以本地人為主。
袁滋為了尋求自保,將鄭州城、滑州城兩座城池為核心,放棄了城外的一切,而真正掌控了兩州經濟命脈的卻是幾大豪門,袁滋二話不說放棄一切,實際上放棄的是他們根本利益,而他們則是對袁滋恨之入骨。
隻不過,隨著兵力的集中,在鄭州和滑州之內,家族的力量再強也搶不過憑借義成軍掌控城池的袁滋。
所以,損失慘重的幾大家,隻能一邊老老實實給袁滋提供錢糧,一邊悄悄的開始在義成軍中挖牆腳,使絆子。
事實上,義成軍的士卒哪裡還需要他們去使絆子。
當然,普通義成軍的士卒想不太多高深的東西,也不懂什麼天下大勢,純文盲之下他們甚至連才哪邊來的是所謂朝廷的兵馬都不知道,但是他們不是傻子。骳span
說實話,打仗這東西如果真的打不過,戰敗而亡,其他人其實說不出什麼,至少你用心的去努力的抵抗過。
然而自家的節度使倒好,河北叛軍還沒來,甚至連河北的風都沒有吹來,僅僅聽說了對方高達幾十萬的兵力,就直接被嚇破了膽。
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在如此這樣一位節度使的帶領之下,士氣在整個義成軍中跟笑話沒有太大區彆。
更重要的是義成軍所轄為鄭州、滑州,其兵員自然以鄭州和滑州為主。
雖然他們被收入了城中,但是在城頭之上看自己的家人、親友看著自己的親屬親眷在叛軍的刀鋒之下,受儘折磨,慘遭屠戮,義成軍的士卒和軍校自然心懷怨憤。
這些原因之下,再加上大家族的不停鑽營,義成軍如果能保持高昂的士氣,高昂的戰鬥狀態,絕對的戰鬥意誌,那麼才是一件怪事。
早在在郭戎抵達之前,義成軍節度使袁滋在義成軍內部,尤其是在駐守鄭州城的義成軍眼中已經沒有了任何威嚴和信任可談。骳span
如果不是袁滋的手中還有一支千餘人上下的鐵杆心腹,袁滋恐怕早就彈壓不住城內的義成軍了。
在叛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為了保住城池,大家還麵前願意抱團取暖。
而現在,叛軍已經走了,外界威脅消失,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這才會出現也不會出現郭戎以及幾百騎兵的出現,就足以讓義成軍變成驚弓之鳥的狀況。
而隨著折牧雨直接報出郭戎的名字。
要知道長纓軍的佯攻部分是在鄭州停留過的,那時候長纓軍精良的裝備,高昂的士氣,強壯的身體,嚴肅的軍紀,毫無挑剔的作風,都給鄭州的百姓和士卒留下了足夠的印象。
折牧雨大大咧咧的報出郭戎的一一係列職務的最大意義在於告訴了他們來人是朝廷的人,是朝廷的大將軍。
確定了對方是朝廷的兵馬而不是叛軍之後,自然不會有人願意為幾百塊為袁滋去拚命。骳span
事實上,郭戎本身名字不至於給整個義成軍帶來如此大的威脅。
反正禁軍不是叛軍,反正也不會滅門,最多把首惡乾掉跟他們沒有半毛錢關係。
但是,折牧雨這小子鬼就鬼在利用了心理戰的小技巧。
郭戎本身代表的是朝廷沒錯,但是郭戎代表的又不隻是朝廷,更重要的是郭戎身上有太多太重要的職務。
平素的時候不太注意,此時此刻,對整個義成軍下至普通士卒,上至節度使袁滋,聽著折牧雨口中郭戎這一連串說起來好幾百字的稱呼感覺到了都是震驚,同時那巨大的身份差距帶來的還有巨大的壓迫感。
隨著從折牧雨口中說出的頭銜和職務越來越多,義成軍士卒們的壓抑感越強。
等到那段似是而非的郭戎的侍衛長出口,驟然降低之後,這些本就肆無忌憚的士卒抱怨一下麼純屬正常。骳span
等到這牢騷和叫罵聲音減小,折牧雨再一次開口,這一次折牧雨的聲音還是洪亮而高亢,但是語速卻均勻,給人一種不可坑距的感覺。
“現在大將軍就在城外,速速放下吊橋,打開城門,迎大將軍入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