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他真正掌握軍權之後呢?
是否還要保留之前的構架,讓自己真正獨攬所有的權力?
索性,當時的大唐既麵臨著東西兩線的威脅,又麵臨著內部的動亂,內憂外患之下,以及未來大規模對外擴張的前景之下,李純暫時選擇延續了太上皇李誦時代那種最利於平衡和默契的模式。
而正是李純的這一決定,使得大唐的中樞迅速完成了前太上皇時代,到現在皇帝時代的過渡,使得李純可以調動整個長安城內的所有資源,迅速、果斷、乾練的鎮壓了剛剛出現的苗頭。
而今,長安城內的隱患已經被肅清,汴州決戰大獲全勝,河北藩鎮的覆滅已經隻是一個時間問題,困擾大唐的三個直接問題已經被解決了兩個。
劍南投敵、隴南被圍困、陳倉被圍攻,隴西也在和吐蕃人進行激戰,西部防線看起來壓力巨大,但是沒有了其他兩個方麵的掣肘,大唐覆滅的危機已經在事實上被解除了。
到了這個時候,對於李純來說,又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十分要繼續執行之前的分權策略。
就在這微妙的時刻,郭戎的日報抵達。
認真的思量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發現郭戎的建議除了有理由西征之外,對他本人,對大唐沒有任何壞處之後,最終接受了郭戎日報中的建議。
隨後以,李純根據郭戎的建議,立刻將十幾位重臣召喚到了大明宮紫宸殿,召開有唐以來最大的一次政事堂。
這些人包括了三省、七部、禦史台、秘書台的主官,同時還包括了一些一般不參與朝會的軍方人事,比如:坐鎮禁苑,代表了新編禁軍的韓愈,坐鎮長安的老將高崇文,負責京畿守衛的少壯派將領薛平。
可以說,這些人,再加上帶領大軍作戰的唐軍第一人郭戎,就構成了整個大唐真正的權力巔峰。
當然,參與了今天這場大唐最高級彆會議的還包括了一個看起來畏畏縮縮,唯唯諾諾的家夥——潛底的宦官吐突承璀。
吐突承璀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裡,完全是因為郭戎的建議,與會者必須包括了所有大的政治力量的代表。
然而,現在的,參與的人中明顯缺少了不止一方勢力的代表,於是倒黴的吐突承璀就成為了潛底、宦官、宮廷、外戚方麵的唯一代表。
相比較德宗時代宦官掌控神策軍主導京師,太上皇李誦初期可以逼迫皇帝退位的威勢,如今代表了諸多利益的吐突承璀卻成為了整個紫宸殿之內最為弱小的一個人。
相比較其他人可以和李純平起平坐的大佬,彆說囂張跋扈,吐突承璀就連大聲說話不敢,隻剩下了端茶遞水的職責。
用郭戎的話說,誰都知道他們不掌控權力,誰都知道他們說的話都是廢話,誰都知道他們受到了徹底的打壓,但是他們卻不能不存在,原因隻有一個他們也是唐人!
既然是唐人,就屬於可以聯合和團結的範疇!
而今天主持這場小規模朝會的,正是剛剛成為郭戎跟班的杜從鬱的父親,馬上就要致職的杜佑。
完成了整個戰爭進程的敘述,帶領在場的重臣向李純慶賀之後,李純起身緩緩的走到了已經年近八旬的杜佑身邊,輕輕的將他攙扶起來,扶到椅子上坐好,算是認可了杜佑幾十年來對於大唐的忠誠和付出。
隨後,李純邁步回到自己的禦座之上,請群臣平身,然後呼喚了另外一位重臣,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絳。
而李絳,已經成為了杜佑之後,主持朝政的人選。
換句話說,從這一刻起,李純已經徹底接受郭戎的建議。
掌控了軍權之後,徹底掌控了大權之後,李純已經不願意嘗試和彆人分享權力的機會。
但是之前幾年的經驗又讓他明白,他不是世界上最聰慧的人,真正論才能,他根本就不是眼前宮殿中這群人中龍鳳的對手,跟他們扯皮自己永遠都不是對手,站在一個超然的位置,調停他們之間的矛盾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舞台。
自己之所以能在這裡享受這種崇高的和尊重,更多的是要靠父親李誦留下的雄厚的政治遺產,準確說就是這一套完備的頂層體質。
既然自己不想和彆人分權,又不想和這些比自己更厲害的家夥扯皮,李純能夠剩下的選擇,隻剩下了一個。
那就是成為父親留下的那個掌控軍權,掌控大唐方向,至少無上的那個尊貴角色。
而李絳,周圍人中之龍,將成為昔日自己主持朝政時候的那個位置,代替自己主持朝政。
“李相,郭戎還有一些計劃和請求,就由你帶領諸卿議一下。”
“遵旨!”
通過這樣一整套明顯,又不顯得突兀的行為,正式代表了大唐朝廷權力的順利轉移。
隨後,李絳迅速轉換狀態。
“陛下,諸位,兩天之前,太子殿下已經順利和郭大將軍彙合,在太子陛下的參與下,郭大將軍、太子殿下以及軍中的諸多將領商議了後續的計劃。”
“首先,原鄭滑節度使袁滋、原淮西節度使吳少雄已經主動前往長安,淮西、鄭滑州二鎮可以直接裁撤,並入朝廷直轄。”
“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履行了昔日與太上皇的約定,請旨歸屬朝廷,不過大將軍認為中原地域為我大唐的心腹地帶,不宜出現真空,有必要保留一支忠於朝廷的兵馬。”
“所以大將軍建議陛下接受請求,同時將宣武軍改稱為天雄軍,但是不設轄區,而是作為朝廷在部署在汴州的禁軍,代替朝廷,震懾中原。”
“為了確保天雄軍的戰鬥力和忠誠,同時考慮到長纓軍遠超禁軍編製、並且需要北上繼續作戰的情況,大將軍建議,將此戰的長纓軍傷病劃入天雄軍,並從現有長纓軍選擇部分補入天雄軍。”
“原宣武軍節度副使韓充為天雄軍節度使,長纓軍郎將韓湘權天雄軍副使,原蔡州兵馬使卓冷調任汴州兵馬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