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需要秘密送往大震關的書信,郭戎提筆開始準備將這件事記錄起來,填充到需要寫給李純的回信中,這時候郭戎突然想起來,還有最後那封李純的私人信件沒有打開。
然而,打開那個特製的鐵盒子,確定封蠟沒有打開之後,郭戎取出了鑰匙,輕輕的將特製的銅鎖打開,一頁信箋呈現在了郭戎的眼前。
剛開始郭戎並沒有在意,然而,僅僅看了幾個字郭戎就懵了。
因為這筆跡不屬於皇帝李純,如果讓郭戎去判斷,這個字體跟昔日自己在興慶宮勤政樓上看到的柳宗元的筆跡很像。
要知道,李純可不是李誦,剛剛年滿三十的李誦身體相當的好,遠不是太上皇他老人家。
太上皇他老人家的身體不允許,所以才會找人代筆,這很好理解。
但是,自己和李純的私信中出現柳宗元的筆跡就太不正常了,難不成,韓愈著練新兵,沒工夫搭理柳宗元,結果柳宗元閒的無聊把李純給綁票了?
綁票顯然是不可能的,雖然沒有想明白,但是郭戎也沒有死磕,而是準備繼續翻看,希望從中找出原因。
隻不過,這個尋找的速度快了一些,看到第一行代表著標題郭戎就懂了一半,因為這是一篇妥妥的討逆檄文。
《奉天討逆北伐檄文》
檄諭齊魯河洛燕薊秦晉吳楚之人曰:
何為華?
有服章之美,故稱之華。
何為夏?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謂之夏。
是故,華夏一也。
先祖持戈,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始有華夏之誌。
燧皇而起,若何之治;禹啟而承,後治天下;武盛華商,周禮巍巍;諸胡無人,漢道當昌;太宗烈然,盛唐無雙。
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製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製天下也。
自安史起,奸臣當道,國祚傾移,奸佞之輩欲聯北狄、西番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
彼時君明臣良,將士用命,得以綱維天下,然外患不停,內患不止,達人誌士,尚有冠履倒置之歎:
閹黨之餘,陳宏誌,不思恩典,縱橫天下,串聯逆黨,勾結蠻夷,圖謀我華夏之土,荼毒我華夏殖之民,意欲斷我華夏之根基,其用心之毒辣,駭然焉。
狼子野心之輩,前膠東防禦使李師道,世受華夏之恩典,自墮於高句麗,以海為基,陰謀攛掇,竊取神器,入主倭國,反噬漢土,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數典忘祖之徒,前劍南節度使劉辟,世為華夏苗裔,身為封疆重臣,不思保境安民,造福黎民百姓,自投番邦,勾連吐蕃,引狼入室,襲我邊關,屠滅忠良。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義者,禦世之大防;漢唐者,華夏之傳承也。
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
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台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
古雲:“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今一紀於茲,未聞有治世安民者,徒使爾等戰戰兢兢,處於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閔。
先皇之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劉辟之徒,勾連蠻夷,暗度陳倉,夜襲散關,澧王戰死,六千將士殉國,此我華夏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皇以身為幟,率軍出擊,陳倉道之戰,毀其野心,滅其鋒芒;先皇殉國,以身戍於陳倉,將帥齊心,將士用命,護佑我大唐之榮光。
先皇曾言,凡我宗室子弟,無軍功者不得封王,不得襲爵,不得入宗祠受子孫祭拜!
朕為隴右李氏子弟,自當以先皇之言,身先士卒。
自安史之亂起,河北之地雖有數雄,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假清君之號以濟私,恃有眾以要君,憑陵跋扈,遙製朝權,大唐危難之際,不思護國,反以清君之名行逆反之事。
西有先皇以身守護社稷,東有太子李恒,大將軍郭戎統軍破其先鋒,毀其銳氣。
如今,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
朕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引兵北征,拯生民於塗炭,複漢廷之威儀,使華夏金甌無缺。
慮民人未知,反為我讎,絜家北走,陷溺猶深,故先諭告:
兵至,民人勿避。朕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
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謀逆之徒何得而治哉!
朕恐中土久汙膻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廓清,誌在族逆黨,除割據,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複華夏之康,爾民其體之!
上天有好生之德,華夏為禮儀之邦,漢唐為忠義之所在,從謀逆者,有能知禮義,幡然醒悟,願為臣民者,贖其罪責,可為漢之良民,朕許之。
漢將曾言,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今日,朕奉天討逆,首征河北,次入遼東,他日揮師西進,複我大唐之盛,創我華夏之輝煌。
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