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李純哭笑不得的是,自家父親那個光輝的形象對大唐意義重大。
從某種意義上說,自己父皇頑強、不屈已經成為了支撐整個大唐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自己非但不能傷害父皇這種形象的分毫,還要儘可能的將這個精神動力維持下去,直到大唐走上真正的複興。
如果李純是一個既沒有野心又才能平庸的皇帝,那麼或許對李誦帶來的這種無言的庇護會非常的歡迎。
借助父皇留下的東西,老老實實的維護唐帝國,老老實實的維護發展,安安穩穩的做上二十年的皇帝,大唐進入正軌,等到兒孫長大,將複興之路上的唐帝國的交給自己的兒孫,也未嘗不可。
但是,李純是什麼人?
平庸,安逸,可不是李純的人生標簽!
胸懷遠大,氣吞四海,才是郭戎認為合適的李純的性格標簽。
昔日郭戎為了減小李誦、李純父子之間的關係,減小他們父子之間的矛盾,故意甩出了一張輪廓上的世界地圖,並且對各地做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而郭戎這一個無心之舉,更是為李純打開了一扇想象不到的視野,為李純插上了一副夢想和野心翅膀,使得李純的心變得更大,胸懷也更加的寬廣。
這樣一個自認為應該胸懷四海,手握八荒的李純,怎麼可能甘心情願的一輩子生活在自己父親的,陰影之下。
李純要擺脫自己身上李誦的陰影,就必須要找到一點可以超越李誦的地方。
李純認真的研究過自己父親的一生。
前半生,自家父親的毫無波瀾,然而退位之後,自家的父皇則如同開了掛一般。
那嚴密的心機,那超強的掌控力,讓朝廷,讓勳貴,讓豪門,感受到的是無邊的恐懼。
至於民間一切的源泉……
來源於,那場驚天動地的興慶宮包圍戰,
來源於,在於平定叛亂之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誓言,
來源於,拖著一身殘軀,在最為難的時候死守長安,死守興慶宮的行為。
正所謂“不是我很優秀,全靠同行的襯托”,由於那些前代跑路皇帝的襯托,自家父皇的形象想不高大都難!
至於第二點,
則來自那一次在郭戎和新編禁軍護送之下的大唐行。
出潼關,在洛陽震懾山東門閥,
進中原,懾宣武,降淮西,夜襲鄆州,覆滅平盧,
北上河北,震懾的整個河北三鎮不敢妄動,
就算隻有暴露給普通百姓的信息,也足以讓所有的百姓感受到唐皇的雄才大略。
至於第三點,
陳倉道之戰,父皇完美的謝幕,
陳倉防禦戰,以遺骸堅守一線,真正做到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這一下更是空前絕後!
這不就是活脫脫的將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演繹到了百姓的麵前。
這些空前絕後的東西的疊加之下,李純知道在“守”這個方麵根本不可能和父皇相提並論。
甚至在整個華夏的曆史之上,在守衛華夏,守衛大唐的這個角度,不可能有任何一個人能和自己這位父親相提並論。
既然在防守上比不了父皇,那麼李純所能做的就是在進攻上超越自己的父親。
要進攻,就必須要選擇一個最合適的目標,而舉世攻唐的意圖破滅之後,東、中、西三個方向的敵人擺在了李純的麵前。
西部抵禦了吐蕃人的進攻,中路殲滅了河北叛軍的主力,東線戳穿了李師道陰謀的同時,眼下天下的局勢相對穩定。
西邊,吐蕃人的實力本就不弱,再加上劉辟的叛逃,全殲入寇吐蕃大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事實上,關於吐蕃,除非傾國之力,否則很難徹底將吐蕃鏟除,這幾乎已經成為了整個大唐的共識。
而現在,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自己李純都無法立刻舉國之力……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並不在這裡,因為從五年之前,郭戎抵達長安和李誦見麵的時候,吐蕃人真正的命運就已經被定下。
郭戎,這樣一個有能力,有忠誠,有毅力,一門心思打通河西,救援龜茲的家夥就是這樣一場滅國之戰最好的前鋒。
自己父皇的遺命其實已經指出了這場滅國之戰的時間:三年時間!
大唐需要用這三年的時間繼續發展……
郭戎和將軍們需要用這三年的時間訓練士卒……
朝廷需要用這三年的時間來為這場大唐立國以來最龐大的戰事囤積糧草、物資、人員……
在東端,說實話,李師道確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之外。
李師道騙過了精於人心的太上皇李愬,騙過了膽大心細的郭戎,騙過了心思縝密的陳宏誌,幾乎騙過了大唐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事實上,當李誦、李純父子在長安收到郭戎推測李師道很可能已經叛亂的消息之後,感受到的是難以言喻的震驚。
在這種舉世攻唐的情況下,膠東的位置實在太重要了。
膠東半島西北是李愬任節度使的河北鎮、張揞任節度使的魯北鎮,而魯北、河北正是朝廷遏製河北三鎮的前沿和樞紐。
膠東半島西南,則是兗海和江淮,這裡雖然沒有強大的藩鎮,但是這兩地確實富甲天下,是朝廷真正經濟來源的命脈。
膠東即墨,嶗山,是大唐的航海基地,更是最大水師所在地,失去了這裡,意味著要進入深海難上加難,失去了水師,意味著正海岸在李師道麵前將成為褪去衣衫的少女。
這種關鍵的時刻,在任何人都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李師道如果突然做點什麼,那絕對都是災難性的。
隻不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