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是蔣文佐主要防禦的南側城牆之外的,掌管東、西、北三麵城牆的叛軍,掌控了這支叛軍的是蔣文佐昔日的袍澤。
第二部分,三天的鏖戰中的獲勝者,他們不僅占據了內城,還掌握著柳城內唯一一張人肉活命券——已經徹底瘋魔的第五輪。
至於第三部分,則是占據了城內唯一幸運的躲過大火侵襲的一座糧倉的千餘叛軍。
經過了三天鏖戰,一天大火,這三支力量,加上蔣文佐就構成了柳城內所有成建製的力量。
在實力上,最強者,無疑是從一開始就臥薪嘗膽、坐收漁翁之利的yb蔣文佐。
占據的麵積最大不說,掌握的軍械最多,人數上也在不斷的收編城內零散叛軍之後擴張到了近萬人,更掌控了城內外聯通的主要通道。
但是,這家夥的問題也非常明顯,那就是糧食。
要知道,缺少糧食才是蔣文佐冒險提前出擊的真正原因,隻不過出擊之後過於順利。
而蔣文佐也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不會放棄唾手可得的優勢,隻不過兵力暴漲之後,這個問題非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愈演愈烈。
其次的,則是占據了東、北、西三側城牆的叛軍。
這位蔣文佐昔日的袍澤,打的是和蔣文佐一樣主意:漁翁得利。
隻不過,因為防守麵積更大的原因,這家夥的手中的兵力數量比蔣文佐更多一些。
然而,這家夥倒黴就倒黴在這一點上。
相對充足的人手,相對強橫的戰鬥力,使得他沒能如同蔣文佐一樣等到最後。
城內的戰鬥剛剛進入第三天,他就帶著兵馬出擊,雖然沒能拿下內城,但是也拿下了內城不小的地盤。
然而,還沒等這家夥高興,蔣文佐就點了一把火,讓這倒黴孩子隻能放棄拿下的東西,老老實實退了回去。
事實上,相比較城內的其他勢力,這倒黴孩子算是幸運的,至少他還有安全的地方可以躲藏,還保留下了四千人左右的戰鬥力。
占據了內城的,是三天激戰的最後勝利者,隻不過勝利的代價也著實不小,隻剩下了兩千左右的人手。
最後一支,則是城內真正的幸運兒。
蔣文佐在城內點燃了大火,但是有一座糧倉的位置正好避過了大火,而且在大火帶來的混亂中被這支千餘人的力量占領。
人雖然少,但是他們卻掌握了成為這一座唯一幸存的糧倉,其他力量,想要獲取糧食,就必須通過他們,憑借糧倉,卻也幸運的維持下來。
四支力量,就這樣保持了一份動態的平衡。
………………………………
事實上,在這樣一場混亂過後,能活到現在沒有傻子,同樣知道這一點的,當然也包括城外的郭戎。
要知道柳城之內本就有禁軍的偵察兵,放百鬼回柳城的時候,郭戎又偷偷的送了幾個偵察營的老兵油子。
城內進行混戰的時候,城外唐軍的主力也沒有閒著。
郭戎在柳城的行動,很好的配合了李愬的布局,確定唐軍主力在圍攻柳城之後,渤海國的大軍同樣開始圍攻襄平。
隨著渤海國的兵馬入坑,郭戎將隨行的所有騎兵,甚至所有的戰馬被臨時抽調編成了三個騎兵團,由董嘉率領,向東去支援正準備坑殺渤海國的李愬。
至於柳城城下,不需要再做掩飾和偽裝之後,十萬精銳的唐軍開始進攻,趁著城內混戰,開始對第五輪精心構建的柳城外圍的防禦體係進攻攻擊。
嚴格說起來,對於這一整套防禦的體係,第五輪確實非常用心。
因為偵察兵潛伏的緣故,郭戎、何芒等人從一開始就知道第五輪打造的防禦體係的可怕,從一開始就沒有放鬆過警惕,參謀們也擬定過強攻的方案。
然而,真正抵達柳城,認真實地研究過第五輪的整套防禦體係之後,上至郭戎,下至參謀和工兵,所有人的人都沉默了。
首先外圍所有的營地本身,從壕溝到陷阱,從營牆到望樓,防禦設施完備,每一座營地都可以看成一座小型堡壘。
在營地和營地之間,每隔百餘步的距離,會單獨設置小型塢堡或者堡壘,用以相互增援,保持聯絡。
這種營地套營地,塢堡套塢堡的模式,既方便增援,又方便運輸,在無法堅守的時候也可以順利的撤出。
而且,這恰到好處的間距更是讓進攻一方,很難實現對於單一營地的包圍。
就算這樣也就算了,第五輪在重要的營地之間挖出了地道,這就屬於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了。
要知道,第五輪修建柳城周圍防禦體係的時候可是在冬季。
遼東、遼西的冬天的冷可不是形容詞的,風雪交加也就算了,土地也凍得邦邦硬。
就連長纓軍工兵營的土木大佬,自稱可以在關中、河洛自由行,摸金世家出身的何芒,都不知道第五輪是怎麼在這天寒地凍的時間弄出來規模如此龐大的地道。
事實上,何芒都承認,第五輪構建的這一套防禦的體係確實已經瀕臨登峰造極的程度,長纓軍的工兵們雖然思路和第五輪不是完全一樣,但是達到的效果也不可能比第五輪的柳城更強。
郭戎和李愬為什麼一定要把第五輪的兵馬調出來,郭戎為什麼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依舊選擇攻心為上,先是把第五輪逼瘋,再對柳城用反間計,不就是因為柳城這完善到令人發指的防禦體係麼。
如果第五輪還能保持理智,緊緊清除外圍的一係列營地,恐怕就要消耗無數。
然而,第五輪已經瘋魔了,柳城內已經打成了一鍋粥,失去了內城的支持,失去了第五輪的統籌之後,第五輪苦心經營的防禦體係已經隻剩下了空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