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亡國之君的言論一出,群臣頓時站不住了。
吳甡直接站了出來,就連剛才光時亨他們被送去皇陵的事都顧不上了,直接開口說道:“陛下,隻是一戰失利而已,何談亡國之言。”
“關寧防線雖然潰敗,但我大明還有山海關在,足以遏製住關外建奴。”
“至於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皆流寇也,有孫督師和侯督師在,四麵合圍,必能困死闖賊。”
“隻要除掉李自成,其餘賊寇攝於朝廷聲威,必然望風而降。”
“我大明雖略有困頓,但國本未失,根基尚在,還望陛下勿要說此喪國之語。”
其實說起來吳甡其實並不讚同侯恂的平賊策,甚至對於侯恂圍而不攻的覺得頗有微詞。
一來是覺得河南百姓也是大明的子民,為了圍殲闖賊就要犧牲河南的百姓,河南百姓何其無辜。
而二來則是因為吳甡根本就不不看好這個圍而不攻的決策,因為這個決策,從理論上來說,勉強能算是上策,但問題在於,朝廷沒錢了。
四鎮圍困,曠日持久,而且大軍屯駐,耗資巨大,雖然侯恂說是不用朝廷給他錢,把湖廣的稅收交給他調配就行了,可湖廣的稅收,那不也是朝廷的錢嗎?
所以吳甡覺得,這麼耗下去,還真說不好先撐不住的是闖賊,還是朝廷。
因此他之前是極力反對侯恂平賊策的一撥人,隻是因為老朱態度堅決,根本就不聽他的而已。
而此時,就因為老朱隨口說了句亡國之君,居然硬生生的把吳甡這個反對平賊策的人,給逼到拿侯恂說事的地步,可見這句亡國之君對於吳牲這些大臣殺傷力有多強。
老朱看著下麵群臣的反應,感覺有些好笑的同時,心中也有些欣慰,不論如何,大明正統已經深入人心了,不論大明如何糜爛也不論局勢如何糟糕,最起碼大明官員根本就沒有敢堂而皇之的反叛的。
不要說反叛了,就連叛國投敵的官員都沒有多少,甚至就連左良玉那種驕橫的兵閥,雖然行為很出格,可在麵對朝廷的調遣時,也都是老老實實派兵前往。
所以吳甡說大明國本未失,根基尚在這話並沒有問題。
但這,並不妨礙老朱借題發揮,他直接將手中趙之龍的口供扔在了大臣們的麵前,冷冷的說道:“國本未失,根基尚在……”
“我大明的根基在哪,在他們這些人身上嗎?那我大明還不如亡國呢!”
聽著老朱的咆哮聲,在場的大臣神色均是一變,朝堂之上,自有朝堂的規矩,就連皇帝都要遵守。
一般來說,就算再大的事情,皇帝都不會摔奏折的,因為這叫失儀,會有專門的言官彈劾的。
所以在看到這份扔到地上的奏折,群臣都有些心慌,不知道這上麵究竟寫了什麼東西,能讓皇帝憤怒成這個樣子。
周延儒看了一眼有些手足無措的群臣,在心中歎了口氣,然後主動上前將奏折撿了起來。
說實話,要是以前的話,撿不撿這個奏折,他肯定要猶豫好一會。
但現在,他都快成了老朱門下走狗了,還猶豫個屁。
周延儒打開奏折之後,發現裡麵是趙之龍的口供,雖然口供上寫的東西有些觸目驚心,但周延儒卻並沒有太多意外。
早在昨天猜出老朱身份的時候,他就知道了老朱這次的目標肯定是那些勳貴,至於昨天被殺的那些大臣,完全是被殃及的池魚罷了。
畢竟,崇禎念舊情,也顧及名聲,不想也不願意對這些勳貴下手。
但朱元璋可沒有這麼多顧忌,什麼勳貴不勳貴的,隻要敢擋在他麵前,一律就是個死字。
隻是周延儒沒想到,這些勳貴居然如此膽大包天,為了拉李邦華下馬,居然敢動京營的主意。
周延儒在心中默默給這些勳貴判了一個死刑,然後順手把口供交給了次輔吳甡。
吳甡顯然沒有周延儒知道的那麼多,所以他在看到口供之後,第一個反應是驚怒,而第二個反應則是,陛下要對勳貴下手了?
勳貴之害,吳牲一直都很清楚,但因為崇禎護短,之前不是沒有人提過整頓勳貴,動勳貴的蛋糕,但都被崇禎駁回去了不說,那些提出這些建議的人,也都沒有什麼好的下場。
所以在察覺到老朱要對勳貴動手之後,吳甡在驚怒過後,反而是有些驚喜的感覺。
勳貴,宗親都是大明積弊已久的問題,若是能整治一下勳貴的問題,那對於大明來說,絕對是有利無害的事情。
吳甡沉思了片刻,然後也將手中這份口供給傳了下去。
隨著這份口供在大臣手中傳閱,後麵的大臣看到每個看到這份奏折的大臣,都有極大的反應,因此心中對這份奏折充滿了好奇,想知道裡麵到底寫了什麼事。
而當這份奏折快要傳到李國楨手上的時候,拿著奏折的大臣看著這個口供裡牽扯到的當事人,在心中遲疑了片刻,最終還是猶猶豫豫的把奏折遞給了他。
看著對方奇怪的反應,李國楨心中咯噔一聲。
這奏折,莫不會跟他有關係吧?
李國楨懷著忐忑的心情,小心翼翼的打開了這份口供,還沒等他看完,他就感覺眼前一黑,差點直接昏過去。
“陛下,臣冤枉啊!”
回過神來的李國楨噗通一聲就跪下,連忙開口說道:“這上麵的事情,臣一概不知,定是有人想要陷害臣。”
“臣累受皇恩,世代忠於大明,忠於陛下,還望陛下能夠嚴查此事,還臣一個清白啊!”
李國楨腦子裡此時一片混亂,他昨天傳信給趙之龍,讓趙之龍在京營的人手動手,在京營製造出一些混亂來,最好能製造出營嘯,讓京營出點大亂子。
結果昨天一夜都是風平浪靜,他還以為是趙之龍還沒動手呢。
結果現在突然看到了這個口供,他整個人都傻了。
趙之龍不但動手了,而且已經被抓了,還把他給供出來了。
這速度怎麼這麼快,甚至快的讓他覺得有些不真實。
而其餘的勳貴,看到這場麵,也覺得有些不對。
雖然他們不知道李國楨到底做了什麼,但他們這些人大多都相互勾連,甚至有不少人還跟李國楨有姻親,李國楨要倒黴了,他們也不會好過。
所以一時間好幾個人出來給李國楨求情,其中為首的便是成國公朱純臣、定國公徐允禎以及靈璧侯湯國祚。
這三人中,湯國祚心中是隱隱猜到一些內情的,所以在求情的時候他心中有些惶恐,很擔心李國楨會牽連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