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從北方士子裡挑一些人出來,儘量做到南北平衡……”鄣span
“皇爺爺,孫兒覺得此法不妥!”
老朱剛聽到大孫的反調,就憤怒地咆哮道。
“閉嘴!”
“咱沒問你意見!”
“孫兒覺得還是重新考一次,隻考北方士子,然後定為北榜……”
“滾出去!”
朱允熥見老朱又開始蠻不講理,當即氣鼓鼓的向外走,然而走了沒兩步,老朱又把他給叫住了。鄣span
“等等,你剛才說啥?”
朱允熥賭氣不說,但邊上的師傅們趕忙替他說了。
“陛下,剛剛皇太孫說可以讓北方士子單獨考一次,定為北榜,以示陛下對天下南北一視同仁之情。”
“中!”
“此言大善!”
老朱高興得都有點手舞足蹈的意思了,要不是有地球引力拽著,估計這老頭能飛到外太空。
“還得是咱的好聖孫,這小腦袋瓜轉的就是快!”鄣span
“哈哈哈!”
貢院內的人見老朱這個嘚瑟勁,心裡就一陣嘀咕。
這真是孫子是自家的好,不管說啥都能誇成寶啊!
皇太孫出的這是什麼餿主意,這不明擺著偏向北方,對南方士子不公平麼?
再者說,北方士子也未必領情啊。
一旦科舉分南北榜,那北方士子學問不好不是天下皆知了嗎?
這樣一來,北榜的含金量可大大降低。鄣span
有的人是在心裡腹誹,有的人則直言不諱。
“陛下,微臣覺得此法不妥!”
“科舉考試乃是朝廷掄才大典,其本意是為國選材,唯才是舉。”
“北榜一出,對南方士子公平嗎?”
“須知南方士子也是十年寒窗苦讀,一路秀才、舉人考上來的。然後卻因為北方士子學問差,硬生生的把他們中進士的資格給剝奪,這對南方士子也太不公平了吧!”
說這話的乃是禮部侍郎張炳炎,他本就是江南考生,深知江南考生之苦。
江南文華薈萃,中個秀才、舉人已經極難,現在考進士又搞出個南北榜,對南方士子來說太不公平。鄣span
張炳炎這話一出,引起很多江南籍考官的共鳴,很多人出言聲援,想要給江南籍考生爭取一下。
然而,此次閱卷的考官可是一半南,一半北的比例配置的。
北方籍官員也為了自己老鄉著想,一個個拎著嘴就跟南方籍官員對噴起來。
一邊說自己交的賦稅多,科舉考試多艱辛不易。
另一邊說自己吃飯難,省吃儉用讀書有多艱難。
一邊打感情牌,一邊裝窮賣慘。
沒多一會兒,貢院裡就被兩方人給吵成一鍋粥。鄣span
老朱實在是被這些人給吵煩了,抄起硯台在桌子上“邦邦”地砸了起來。
“都給咱閉嘴!”
好在老朱多年的殺伐果斷,還是積攢了不少權威的。眾人見老朱發飆,一個個趕忙躬身請罪,然後老老實實去邊上站著了。
老朱見眾人閉嘴,這才冷哼一聲說道。
“咱是皇帝,還是你們是皇帝!”
“一個個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咱剛剛不是說了嗎,咱不是江南百姓的皇帝,咱是整個大明的皇帝!”鄣span
“既然咱當著大明的家,就總得一碗水端平吧?”
張炳炎聞言不由咕噥一句。
“關鍵是這水也沒端平啊……”
老朱聽到這話,抄起硯台就砸了過去。
“閉嘴!”
“咱讓你說話了嗎!”
“一個個毫無人臣之禮!”鄣span
“要不是咱想著給大孫積點陰德,咱把你們全都推出去砍嘍!”
眾人聽到這話心裡一片恍然,難怪這幾年皇帝陛下不咋殺人了,哪怕是搞得轟轟烈烈的一條鞭法,士紳一體納糧,也是能貶則貶,能流放則流放,很少動刀兵。
原來是因為皇太孫的緣故啊!
眾人想到此處,再看向皇太孫的眼神頓時熱切了許多,而且眼神中也多了幾分感激。
朱允熥見到眾人看向自己,不由挺了挺胸膛,給出一個和煦的微笑。
哼哼!
這回知道本太孫的好了吧,要不是本太孫幫你們承受皇爺爺的怒火,就眼下這朝堂上的六部官員,指不定換了幾茬呢!鄣span
“諸位不要為難皇爺爺了,皇爺爺統禦九洲萬方,調和陰陽已是極難,又豈能麵麵俱到,做到完全的公平呢?”
“不過既然諸位覺得對南方不公,那孤就再進一言,咱們不妨一步到位,將南北榜分為北、中、南三榜。”
“北方以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為主,中卷以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廬、鳳二府,徐、滁、和三州為主,剩下的都是屬南卷。”
“然後錄取比例上也需調整,暫定為四二四如何?”
“北榜、南榜各占四,中榜占其二。”
“除此之外,南榜在占四的基礎上額外增加十名同進士出身。”
“之所以多給江南十個名額,一來是江南士子數量最多,二來也是酬勞江南賦稅占天下泰半,於國朝有大功!”鄣span
“不知諸位以為此法是否可行?”
朱允熥此言一出,貢院那不論南方北方,抑或者南北方皆不是的中間派,都暗暗琢磨起來。
中榜區域的人口最少,他們能撈到固定兩成那是相當滿意了。如果沒有這個製度保證,他們可能幾年都考不上一個進士。
北榜的人也挺滿意,按照皇太孫這個分配方法,可比他們每年跟南方士子拚刺刀來的容易多了。
按照以往的南北方錄取數量來看,錄取一百個,能有十個北方人就算不錯了。
然則,按照皇太孫這個新法,他們北方士子至少能錄取幾十名,咋看都劃算得緊。
隻有江南籍的官員心裡非常不滿,因為如果真按照文章好壞來算,他們江南籍考生是有實力霸榜的。鄣span
但現在來看,不論是老皇帝,還是皇太孫,都不可能讓朝堂上全是江南籍官員。
因此,他們不想退也得退!
更何況皇太孫已經很照顧他們了,還給了他們額外十個名額。
如果按照曆年錄取數量來看,大明曆次科考平均錄取人數也就六十人左右。
這額外多出來的十人可不是一成,那可是將近兩成了!
江南籍的官員這麼一盤算,感覺自己也不算太虧,一個個隻能勉為其難地答應下來。
老朱見所有人都無異議,當即開心地哈哈大笑。鄣span
“既然諸位愛卿都滿意這個方法,那咱們頒詔執行,將此等方法定為永例,讓後世科舉照此法執行!”
“陛下聖明!”
“皇太孫聖明!”
老朱在一眾拍馬屁的呼聲中再次迷失自我,這次他不僅手舞足蹈,甚至還破天荒地給所有人賜飯,請眾人去宮裡大吃大喝了一番。
席間老朱自然是時不時地誇讚大孫長大了,可以為他這個皇爺爺分憂了。
同時還流露出自己老了,身子骨不中用了等感慨。
這讓一些心眼活絡的官員立馬發現了機會。鄣span
皇帝陛下想禪讓了?
否則他乾嘛說這些,不就是為未來禪讓做準備嗎!
高明、楊新爐等人也蒙皇帝陛下賜宴,聽到皇帝陛下感慨自己老了,幾人心裡也是一陣暗喜。
雖然他們恨不得皇太孫當下就登基稱帝,但心裡還是保持幾分理智的。
自古禪讓就沒有高高興興禪讓的,哪怕老皇帝自己流露出這個意思,身為皇太孫也得勸幾句,說皇帝陛下寶刀未老,自己還需要仰仗皇爺爺之類的。
隻有三辭三讓,才算是把戲做全套。
然而,正當三人跟個土撥鼠似的,伸長脖子滿大殿找朱允熥,想讓他勸解皇帝陛下一番之時,卻發現皇太孫不見了!鄣span
“皇太孫呢?”
“我哪知道!”
“明明剛剛還見他在邊上撕燒雞哩!”
“趕緊找到殿下,讓殿下勸諫陛下!”
“那你倆先吃,我出去找找殿下……”
“快去!”
楊新爐從奉天殿出來,問了問守門的侍衛,得知皇太孫去了乾清宮的方向,當即腆著個大肚子,一路小跑的向著後殿跑去。鄣span
然而,楊新爐剛跑到後左門,就看到一個穿著郡王服飾的少年,鬼鬼祟祟的趴在門口朝著外邊偷看。
能在皇宮行走的郡王不多,眼下不是皇帝陛下壽辰,又不是什麼重大慶典,藩王宗室都沒進京,那皇宮中的郡王就隻剩下一個了,那就是朱允炆。
“皖王殿下?”
“噓!”
楊新爐見狀也輕手輕腳的走過去,學著朱允炆的樣子朝著外邊偷看。
然而,隻看了一眼,楊新爐就感覺頭皮發麻,一顆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隻見乾清宮門口,朱允熥正跟一個穿著妃嬪服飾的女子動手動腳,女子則不斷的揮手,似乎在躲閃皇太孫的調戲。鄣span
楊新爐趕忙伸出大手,將朱允炆的眼睛捂住,然後拖著他去了一旁。
“皖王殿下,此事關係重大,你可切莫出去亂說!”
朱允炆眼珠轉了轉道。
“好!”
“但你得答應我件事,讓朱允熥給我配齊三衛兵馬的裝備!”
“同時,還不能讓他阻撓我跟常家表妹的婚事!”
楊新爐一聽這話,恨不得一口唾沫吐朱允炆臉上。鄣span
這廝還真敢漫天要價!
三衛兵馬的裝備得值多少錢,估摸著少說得幾十萬兩銀子!
這還隻是裝備沒算戰馬的錢呢!
要是算上戰馬,百萬兩也打不住啊!
至於跟常家的聯姻就更扯了,皇太孫為了這事都砸壞多少茶盞,多少硯台了?
常家那邊更是放出話來,寧可將女兒打死,都不會讓女兒嫁給朱允炆!
然而,楊新爐糾結再三,還是忍辱負重的答應了。鄣span
“可以!”
“但老夫若是聽到任何風言風語,你說的這些一樣都彆想得到!”
“楊師傅放心,我現在隻想就藩,絕不會跟三弟爭搶!”
楊新爐聞言黯然一歎。
“希望皖王殿下記住今天這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