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做成,自己的家族將世世代代成為日本天皇,萬世一係!
足利義滿正糾結之時,突然聽到“天皇駕到”的聲音。
“天皇駕到,所有人出門迎接!”
足利義滿聽到這話,眉頭下意識的皺了起來。
但他並未第一時間迎出去,而是在寺內所有和尚跑出去迎接天皇陛下車架,這才披著一襲袈裟姍姍來遲。
“貧僧拜見天皇陛下!”
乾仁天皇聞言,趕忙從馬車上跳下來,快走幾步來到足利義滿麵前,熱情的抓住足利義滿之手。
“足利將軍,你可是咱們日本的國之棟梁,豈能出家侍奉佛祖呢?”
“你這樣做至天下百姓於何地,至朝廷於何地,又至朕於何地?”
“朕和朝廷離不開您,您還是趕緊跟我回朝中主持大局吧!”
足利義滿聽到這話,頗有些意外的看了看乾仁天皇。
雖說他並不甘心放權,但他更沒想到乾仁天皇會主動來求他回去。
畢竟天皇苦幕府久已,好不容易收回權柄,豈能輕易放手?
“陛下,您這可是為難貧僧,貧僧已經許身佛祖,並且在佛祖麵前許下諾言,豈能輕易改變?”
乾仁才不信足利義滿的鬼話呢,這家夥就差把謀朝篡位寫臉上了,用曹操來形容足利義滿,都是對曹操的侮辱!
“足利將軍,你要是這樣說,那朕替你出家!”
“你回朝中主持大局,朕替你在佛祖麵前還願!”
乾仁這樣說的時候,堅定的向著寺院內走去,引得相國寺內外一片恐慌。
雖說天皇出家並不罕見,但都是傳位於兒子之後的行為,像乾仁天皇這種在任的天皇出家還是頭一遭。
一群和尚當即勸諫。
“請陛下以國事為重,打消出家的念頭……”
足利義滿見寺院上下都是這種聲音,心裡就不由一歎。
看來天皇一脈的氣數並未斷絕,在朝野上下還是有一定威望的。
如果貿然廢黜天皇,不僅會引來大明的不滿,更會引得寺院、公族的反對。
到時候日本陷入內憂外亂之中,隻有滅亡一條路了!
“陛下,請您收回成命,臣跟您回朝中就是了。”
乾仁天皇見足利義滿終於鬆口了,立馬喜笑顏開的道。
“太好了!”
“有足利將軍輔佐,朕就有把握振興日本啦!”
“朕打算在大明全麵仿效大明製度,在各地建立州縣製,在朝中組建一個內閣,由足利將軍擔任第一任首輔!”
“首輔?”
足利義滿對這個職務並不怎麼感冒,畢竟他以前也是軍政大權一把抓,就連京都內的商戶稅收都是由他派人收的。
但對於眼下的情況來說,這或許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
要麼拚著陷入內憂外患,將日本徹底拖入深淵。要麼暫時維持君臣和氣,先將大明這個龐然大物擋在門外。
足利義滿從不奢望打敗大明,哪怕做夢也沒敢夢到這麼離譜的劇情。
在他看來,他們舉國之力能擋住大明,讓大明覺得這是個燙手的山芋就已經成功了。
“好吧!”
“但微臣有個小小的請求。”
乾仁聞言豪氣乾雲的道。
“愛卿請講,愛卿彆說一個請求了,就是十個八個朕也同意。”
“換言之,就算您說要天皇之位,朕也欣然讓位,絕不拖泥帶水!”
乾仁這話一出,不僅周圍的和尚大吃一驚,就連足利義滿也被鎮住了。
這可是他心心念念的天皇之位啊!
如果他真提出這種要求,乾仁天皇真的會讓位嗎?
足利義滿轉念一想就明白了。
如果他真提出這個要求,乾仁天皇大概率會讓位。
畢竟日本的軍政大權可都在自己手裡掌握著呢,乾仁天皇根本就沒有反對的權利。
可一旦自己這樣做,重新捏合在一起的日本就會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甚至分散成幾十份,重新變成以前各自為政的局麵。
這樣一來,自己彆說應付大明了,光是應付國內的叛賊就夠嗆。
因此,就算自己想篡位,也得將這事往後拖拖。搞不好隻能仿效司馬懿一家,將篡位的事留給子孫做!
乾仁見足利義滿遲遲不開口,不由又加了一條。
“若是足利將軍不滿內閣首輔的稱謂,你可以自創一個!”
足利義滿聞言趕忙搖頭否認。
“陛下誤會了,微臣並不是對首輔的稱謂不滿,而是……”
“這麼說吧,微臣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長子足利義持,他將接替我的職位,繼續替陛下管理軍隊。”
“微臣還有個小兒子足利義嗣,非常有文采,詩詞音樂無一不通,微臣想讓他還俗,侍奉在陛下左右。”
乾仁天皇一聽這話就明白足利義滿啥意思了,首先軍權他是不會放手的,並且連接班人都選好了。其次,小兒子想安排在朝中擔任官職,官職還不能太低。
隻有滿足他這兩個條件,他才會重新回到朝中主持政務。
從本心上說,乾仁天皇是一個條件都不想答應的。
但從實際情況出發,現在的日本離不開足利義滿。
有足利義滿在,天下的大名和守護才能維持表麵上的平和,才能給天皇最基本的體麵。
因此,不論他心中作何想,他都要應承下來。
“好!”
“朕還以為是多大的事呢,原來就是這點小事啊!”
“不過,咱們接下來要全麵仿效大明,采用大明的官職,六部九卿你看著選吧,選中哪個就讓足利義嗣擔任哪個職務!”
足利義滿見自己的要求達成,頓時心滿意足的答應下來。
“微臣謝陛下,微臣這就隨陛下回京都!”
乾仁天皇在處理好足利義滿的事情後,立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全麵仿效大明製度。
朱元璋創立大明的時候,官員數量定的非常少,可以用寒酸來形容。
偌大的一個縣,真正能稱得上官員的其實隻有兩三人,那就是知縣、縣丞、主簿三人,小一點的縣隻有縣令一人是官,其餘都是衙役和吏員。
中央更是精簡的勉強能維持帝國運轉就行,一個多餘的人都沒有。
按照老朱的做事風格,那就是大明的俸祿不養閒人!
乾仁天皇按照這個模式改革,首當其衝的就是京都的公家。他們世代掌握朝中官職,很多家族甚至是以官職命名的。
現在乾仁天皇全麵效仿大明,首先官員數量上要少了一大截,其次還要開科取士,不在從公家中選用,又傷害了一大波人的利益。
因此,乾仁天皇的改革剛開始,就遭到了劇烈的反對,而且是由上到下的反對。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