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是減法的算法。
一般來說,頂人強投會降低1020的三分球命中率,這跟投籃人的體型、出手速度和出手高度以及防守人的體型、防守能力和封蓋能力有關。
divcass=”ntentadv”再拿庫裡做例子,他應該算是最有代表性的三分射手。
2223賽季,庫裡在兩個底角的空位三分投籃命中率為60,而他全區域三分球,包括頂人強投的那些球,總體命中率為42.7。
庫裡增重後,頂人強投屬性有了很大提升,出手速度也很快,但受限於身高,他依然被被防守人降低了20左右的命中率。
陸遠誌則不同,他有身高,有彈跳,三分出手雖然也是一段式或者說是更像克萊湯普森那樣釋放點更高的1.5段式,所以受到的影響更小。
陸遠誌估計,範霍恩雖然有208公分的身高,但受限於他的運動能力,對自己造成的投籃乾擾,最多不超過13。
也就是說,減去7的技能特效,陸遠誌的空位投籃和麵對範霍恩防守的強投,命中率相差也就6左右。
而如果是“世界上另一個自己”的基裡連科來防陸遠誌,那乾擾就會直線上升,大概會來到1620的區間,即使技能發揮作用,那也會降低自身911的命中率。
而如果是基德這樣的小個子補防過來,乾擾就很小,命中率影響估計低於10,被技能抵消後,幾乎不會影響陸遠誌的命中率。
體型因素影響巨大。
這就是為什麼,籃球被稱為“巨人的運動”,因為具有了體型優勢,不管是籃下終結,還是投籃,都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而運球這樣的技術環節,則更有利於小體型的球員。
這也是為什麼陸遠誌目前的選擇,都是終結類的屬性加點,這樣才能最大化的提升自己。
不過陸遠誌下賽季想要開發出持球,麵臨的問題也不大。
大個子球員在控球上的劣勢,主要是協調性不夠,如果能做到像凱文杜蘭特那樣做提前變向,大個子反而有更強的衝擊性。
nba的對抗級彆非常高,像文班亞馬在法甲能輕鬆利用運球擊穿對手防線,但到了nba,他的運球能力就不夠看了。
所以,陸遠誌下賽季準備開發運球,不準備像文班亞馬在第一場夏季聯賽那樣,在那原地死磕,而是像他第二場比賽那樣,隻用23次關鍵運球突破防守,尋找投籃機會。
這也是大部分nba教練對自家球員的要求,不是持球大核,運球不要超過3下!
3下運球,加上合球後的三步,足夠陸遠誌從中線衝到籃下扣籃了!
夠了,足夠了!
6月12日,新澤西籃網隊主場大陸航空中心體育館客隊更衣室裡,已經30領先,拿到了4個總決賽賽點的國王隊球員們非常放鬆,相互聊著天吹著牛。
前三場比賽,籃網隊使儘渾身解數,都沒占到絲毫便宜。
這場比賽,隻要自家隊友們不集體抽風,那大概率,國王隊將在這裡捧起奧布萊恩杯。
可惜,這裡是客場啊。
客場奪冠跟個圖書館一樣,真沒勁啊。
人生重要時刻,居然沒有球迷歡呼,想想也是遺憾啊。
想到這裡,靠在更衣櫃上的陸遠誌嘀咕了一句,“要不,這場我們放水,下場回到主場再拿總冠軍!”
坐在陸遠誌身邊的韋伯、迪瓦茨、鮑比傑克遜聽到這話,瞬間看了過來。
可這眼神什麼意思?
你們是在看傻子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