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潼關附近是山連山,峰連峰,穀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
這裡是殺人越貨的好地方。
很顯然走這條路也是不行的,安祿山壓根就沒考慮過走這條路。甚至他來長安的時候就沒打算走,是路過河陽的時候,被方有德派神策軍“押送”,才經過潼關入關中的。
所以剩下的,就隻有中路可以走了。
事實上,無論是張通儒還是安祿山,都傾向於走這條線,當初分頭辦事的時候,就已經商量好了。
安祿山輕車簡從到蒲阪,過蒲阪橋到黃河對岸的風陵渡,與張通儒和來時的五百親衛會合於風陵驛,一切順利!
這裡是關中前往河東的出發點,也是河東最大的驛站!沿路安全性和補給不成問題!
安祿山想出關中往河北,途經蒲阪是必然的。
現在安祿山跟張通儒的分歧在於,從蒲阪出發去河北,有好幾條岔路要選擇,已經贏了上半局,如何不在下半局翻車,是個很考驗心智膽量的問題。
安祿山作為一個根基淺薄又身兼二鎮的節度使,大唐官場中盼著他死,然後分一杯羹的人不在少數。究竟會不會有人鋌而走險搞暗殺,誰也說不好。
張通儒的看法,跟安祿山截然不同,二者在驛站客房內爭執得麵紅耳赤!
張通儒認為,一路向東,走王屋山小路過軹關,再途經河內到相州,這是最便捷的路線。
等到了相州,基本上就到了河北道采訪使的控製區了。
換言之,誰要在相州及以東地區對付安祿山,所花費的各種成本要比其他地區高得多!可以認為安祿山到了相州以後的路線,基本上已經可以確保安全了。
沒有哪個河北世家大族,會得罪兼管東北二鎮的節度使!
事實上,安祿山來長安的時候,也是走的這條路。在所有路線中,這條路線的“危險路段”最短,道路相對最好走。
唯一不好的是,要經過方有德的控製區,而且必須通過目前由神策軍接管的軹關城樓,搞不好就直接跟方有德撞臉了!
張通儒認為就算安祿山往方有德麵前經過,對方應該也不敢把他怎麼樣!
哪怕安祿山跟方有德之子打過擂台,哪怕一向都有傳言說方有德看不慣安祿山,哪怕安祿山之前清洗過方有德留在河北的舊部,二人早已結怨!
張通儒也依舊是篤定方有德不敢造反,更不可能大庭廣眾之下把安祿山如何!
可由於來的時候,安祿山就已經被方有德狠狠教訓過。所以這位狡詐的東北二鎮節度使知道,走這條路的所謂安全,也隻是理論上的安全。
人性是不能揣度的,如果方有德那時候發狂了,殺安祿山連一炷香時間都不需要!
安祿山不可能把身家性命放在彆人的守規矩上。萬一方有德是個瘋子,就是想玉石俱焚呢?
從小便精明狡詐的安祿山,見過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真不缺那種“我不想活就拉你一起死”的瘋子!
要是不能確定方有德的態度,那麼這條路就是最危險的路線,沒有之一。如果說潼關那條線隻是在神策軍控製範圍的話,那麼這條路就是在方有德鼻子底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