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很快,許棟又看向前方李順祖的背影,堅定的道:“史大哥第一個登上灤州城頭,插上我大明旗幟,東奴崩潰四散的戰功,總督一定會如實上報的。”
“說起來,小弟還真是有些羨慕史大哥了,他以複灤第一功而死,多少東奴望見了他插在城頭的旗幟而望風披靡,這足以青史留名,光耀門楣!”
divcass=”ntentadv”“我卻不知日後所向何方,歸宿何地”
“你小子做事有勇有謀,脾氣好,這些日以來,就沒見你發過一次脾氣,咱看伱的成就不會低,好好兒跟著總督乾,有你揚名的那天!”
熊興虎強忍著臉上的淚水,強笑出聲,抬手向周圍聚攏而來的百姓們招手。
“史兄弟為複土而死,死得其所,咱應該高興才是!笑起來!”
許棟黯然神傷,聞言也是破涕一笑,繼續向周圍招手。
大軍出征時,自德勝門而出,有“旗開得勝”之含義,所以各鎮總兵也被部下稱為軍門。
如今班師回朝,則走的是安定門,意在永葆安定。
隻不過李順祖知道,這一場戰鬥的勝利,遠遠達不到真正的永葆安定。
或許,這隻是一個戰場上血戰的將士們,心中一份遙遠的期盼吧。
經曆了那麼多的生死離彆後,李順祖也是嗟然一歎,感慨道:和平,真好。
順著街道上百姓的歡迎,一路從承天門進入皇城,來到演武場之中,大軍才算是停住了腳步,各部以隊列、方陣的形式,在將帥們的帶領下紛至遝來。
這座皇城演武場,乃是朱棣於永樂年間敕建,永樂一朝多次班師凱旋皆彙聚於此。
但是因為人數的原因,各部兵馬不可能全部都能來到這裡受到天子檢閱,因此在通州時,孫承宗將部分兵馬留下,隻帶了兩萬多名各部挑選來的精銳凱旋。
京師三大營雖然沒有全都參戰,但各營都有名額。
李順祖要照顧到那些權貴子弟的麵子,也是因為砍了吳惟英之後的後果之一,因此多給了一些其餘各營的名額,自己的神樞營隻帶了一百多人。
這一百多人,都是多次作戰中極為驍勇之銳卒。
李順祖帶來他們的前一日,也是在通州記下了名簿,打算日後提拔為軍官聽用。
諸鎮兵馬對此都有怨言,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演武場就那麼大,京師也不是尋常之地,十幾萬人馬一齊凱旋入城,莫說崇禎皇帝,就是京城中的百姓也不會同意。
好在有馬世龍和孫承宗的彈壓,並沒有在入京前鬨出多大亂子。
崇禎皇帝協同內閣六部公卿諸大臣,早早便在演武場擺好了座次。
此時的他,哪裡還有心思聽那些大臣老學究們研究什麼學問,就像是一個多動症的兒童,在龍椅上坐了一會兒便抬起腳來,在點將台上焦急踱步。
時不時還要催促詢問一旁的司禮太監王承恩:“怎麼還沒來,朕的凱旋王師呢?”
王承恩站在一旁,慈眉善目的表情,看崇禎就像是看著自己的親兒子,微笑說道:“爺,自打接了捷報,您就沒怎麼睡覺,昨兒更是一夜沒睡,坐下歇息歇息吧。”
“彆把身子累垮了,大明可缺不了您。”
崇禎連連擺手,雖然是坐回了椅子上,但還是不住遠眺向安定門方向,笑著道:“沒什麼好休息的,朕現在精神得很,王承恩,朕自打繼位,從沒有一天像今天這麼精神過。”
這時,一名小太監跑來,喜笑顏開道:“陛下,來了,帝師和馬總督他們,帶著班師的大軍已經在安定門進城,正往這裡來了!”
崇禎皇帝聞言一喜,更是坐不住了,乾脆站起來。
“走,跟著朕出去迎他們!”
崇禎皇帝見了自己的王師凱旋,高興得像個孩子,可那些大臣們卻是不願意了,一個個嘰嘰喳喳的,屁股像是粘在了椅子上,怎麼都不肯動彈一步。
“朕讓你們出皇城迎接朕的王師凱旋,朕還要再說幾遍?”
“往日不是都精力充沛的嗎?怎麼,現在都一下子老了,不願意動彈了?”
眼見崇禎皇帝轉頭,麵帶慍怒,新上任的內閣首輔李標這才是慢悠悠的站起來,給周圍的各部大臣一個眼色,帶著大家跟在了崇禎皇帝的屁股後頭。
而崇禎呢,一邊走還在一邊念叨。
“王師!朕的王師!你們可算是回來了!”
“朕盼你們,盼的苦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