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心中是這麼想的,麵上卻是不敢怠慢,李順祖立即恭敬說道:“原來是考驗學生,方才學生一時激憤說錯了話,還請恩師見諒。”
divcass=”ntentadv”“順祖你說的哪裡話?”
“你我是上官與下屬,更是師徒。”
孫承宗當仁不讓地坐在正堂北位,招手示意李順祖上前,一臉笑容:“如今軍中,皆是跟風爭功之輩,鮮有順祖這般,真心替朝廷平定遼事考慮之人。”
“為師,沒有看錯人!”
聽到這,李順祖才是鬆了口氣。
永定門是真去不得,去了就等於送死。
而現在李順祖又不想讓當年的李氏舊部折損過多,隻能如此規勸,看孫承宗能否進宮勸服崇禎了。
李順祖歎了口氣,孫承宗這關容易,崇禎那關才是最難的。
曆史上的崇禎皇帝,似乎不是一個輕易能聽進去勸的人啊。
要是永定門還是開打了,需要早做準備。
曆史上記載,永定門之戰時,滿桂所部四萬遼軍在城下浴血奮戰,城頭明軍炮火齊發,但城下的後金軍幾乎毫發未傷,想必其中有些原由。
李順祖自知對於統兵作戰自己毫無經驗,想要幫助滿桂守住,最好還是從火器上下手。
想到這裡,李順祖上前一步。
“夷虜所最畏中原者,火器也。”
“恩師既有提拔學生之意,學生也不能隻在後方做一個糧草督辦官了,學生自請趕赴永定門視察火器,提前備戰,以待不時之需!”
“夷虜所最畏中原者,火器也.”孫承宗念叨了一句,隨後眼前一亮,一拍大腿:“說的好啊,夷虜所最畏中原者,火器也!”
“永定門城頭架設了數百門各式火炮,戰前巡查一向是苦活累活,又沒有功勞,你這一點提醒的很好,但是你真的願意去嗎?”
“這件事,為師可以交給彆人去做。”
對於這事,李順祖現在是真不敢不上心。
在李順祖看來,滿桂所部四萬遼軍精銳,野戰與女真未嘗沒有一戰之力,最差也不至於是這樣的結局,但卻在永定門遭遇慘敗幾乎全軍覆沒,肯定有其原因。
李順祖雖然對廣渠門彙聚的三千遼兵有恩,但並沒有正式的官身去統領、操練他們,作戰指揮自認也不如行伍數十年的武經略滿桂。
短時間內,李順祖也沒有能力直接拉起一支可以和女真野戰硬碰硬的強軍,想扭轉戰局,唯一的辦法就是北京城頭這數百門各式火炮!
這不僅涉及到四萬遼軍精銳的存亡,更關乎李順祖自己能不能活著把這關過了。
在城頭負責火器維護,這是唯一可以避免出城到滿桂營中任職的機會。
李順祖也有自知之明,雖說原身的身體底子不錯,但李順祖自己沒經曆過陣仗,直接被拉出去,表現恐怕比那些京營的老爺兵們好不了多少。
等上戰場了再後悔,那可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總之,這是唯一的辦法。
對李順祖來說,為的不是把這一場必敗之戰打贏,是儘量把滿桂和那四萬遼軍保下來。
隻要這一批自成派係的遼軍不會折損過半,袁係遼將在遼東就不會直接達到呼風喚雨的地步,祖大壽再是跳腳,也還有滿桂做他的對手。
“學生願往!”
“好!”
孫承宗拍案而起。
“順祖既有心報國,為師斷無拒絕之理,等到明日,為師便以督師檄令,命你以南鎮撫司指揮使的官身,調任永定門提督,專責火器修繕維護等事。”
“至於廣渠門的下任提督,你心中可有人選?”
李順祖沒作多想,斬釘截鐵的道:“門千總喻寬,可繼提督。”
晉級第二輪了,周日繼續連推,感謝大家的支持!
新書期追讀萬分重要,大家一定要記得追讀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