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冊立太子
孫嘉淦離京前被皇帝批了一個月的假,與家人好生團聚一番。今後,怕是連回南京的機會都沒有,必須常年在河南、山東兩省奔波。
朱怡炅與內閣商酌,正式頒布聖旨:
孫嘉淦升任河道總督,並加右都禦史街,秩從一品,位同尚書。主管黃準治河要務,地方官員未有中樞旨令不得橫加阻攔。
這道旨意屬於保險措施,因為按著孫嘉淦的治河法子,必定對北方的民生經濟造成影響,那些渴望在北方做出政績的地方官肯定會有所不滿。
朱怡炅不光給予權力、任命,同樣也在孫嘉淦離京時承諾:“隻要孫卿能治理好黃河,朕便許你直龍圖閣。便是孫卿死於治理黃淮水患任上,朕也會與你諡號追封,孫卿且放心的去吧!”
孫嘉淦非常感動,伏身高呼:“微臣謝主隆恩!”
與皇帝隨行的各部院大臣見此,都是既覺羨慕又感惋惜。因為孫嘉淦接下來什麼事都不用管了,隻用操心治理河道就行。
隻不過,黃淮泛濫幾百年,哪是那麼好治的。這人恐怕後半生都得在河道上奔波勞碌,甚至極有可能死在河道上。
朱怡炅送走了孫嘉淦,還順帶給其安排了幾個隨行副手。既是協助工作,也是跟其學習治水。
沒彆的意思,治河並非朝夕之事,十年到二十年都算是一切順利的前提下。若是遇到麻煩,可能還要更久。
要是孫嘉淦因為奔波勞碌中途去世,這些副手也能迅速接他的班。
說來他現在其實算在給滿清、前明兩個擦屁股,而且不擦還不行。
光是前明、滿清兩代為保漕運,不斷修築的堤壩已經是把黃淮河床壘積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
照這個速度持續下去,要不了幾十年,一旦遇到點特大降雨,黃河必定決口,甚至極有可能會大改道。
……
剛定下治理黃河的章程,孫嘉淦已於月前離京出發。
後宮。
“哇哇~哇哇~~”
伴隨陣陣新生嬰兒的哭啼聲,朱怡炅這個大明皇帝又當父親了。
同樣,也是大明的二皇子終於降生了。
這位二皇子還是漢瑤混血,他的母親正是朱怡炅的瑤妃房三妹。
從朱怡炅當初帶著房三妹北上,禦駕親征開始,不知什麼時候就已珠胎暗結。而今十月懷胎下來,總算是給他和大明誕下了一個皇子。
看著懷中哭累,開始熟睡的兒子。那白淨柔嫩的小臉,眼睛都還沒有完全睜開。朱怡炅不由露出笑容:“我的好兒子誒!你可終於是出生了。”
確實終於出生了,畢竟這個妃子代表漢瑤結盟。
如今誕下皇子,不光代表大明有了二皇子,而且也代表漢瑤聯盟更加穩固。
不知不覺間,朱怡炅已是越發回不去當初了,連兒子出生都要想到政治。
不過這也沒啥奇怪,作為皇帝,他的後宮從來都是政治附屬品,甚至包括子女也得打上政治標簽。
滿朝文武幾乎聞聲而動,雖然隻是妃子生產,但誰讓這妃子的身份太過特殊。
文武百官先是在內閣牽頭下恭賀皇帝,隨即勸諫皇帝早日冊立太子的奏章,便如同冬日雪花般呈遞到了皇帝的禦案上。
因為二皇子已經出世,是時候該冊立太子,穩固國本了,同時也該儘早確立嫡庶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