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狀元郎
九月十二,殿試放榜。
二百貢士,還有未曾離京,等候吏部選官的落榜士子們,這時紛紛聚集過來等著官家張貼皇榜。
安南留學生,被阮福澍上趕著送來南京國子監的阮福嶽,對著陪同的鴻臚寺通譯官問道:“前方是在做什麼,為何突然間聚集這般麼多人?”
阮福嶽隻是阮福澍的庶出子,都不是正妻所生,也沒有繼承權。
僅從此便能看出,阮福澍雖然表現的很諂媚,還要送子嗣過來南京留學。但其最終目的,還是讓兒子來給大明爸爸當質子的。
通譯官回答:“殿下,這是我大明新朝殿試過後再張貼皇榜,那些圍著的人都是在看今年的新科進士。”
阮福嶽點頭:“原來是天朝大皇帝陛下開科舉了。”
阮氏、鄭氏都是有科舉的,隻不過科舉形式不同,但目的基本一樣,都是為了選材。而且雙方也都抄的中國科舉,隻抄的都不全而已。
與這位阮氏王子一樣,朝鮮來的留學生同樣也跑出來觀看大明爸爸的科舉盛會。
“這便是天朝大明的科舉嗎?”那幾個朝鮮留學生非常震撼,明明大明的科舉與他們朝鮮並無多大不同,卻還是能從中感受到磅礴大氣。
樸文秀送來讀書的幺子樸政,不過短短倆月,就已經被南京的繁榮徹底迷住。
不行,自己必須留下來,還回什麼朝鮮。回去了自己也就是庶出,壓根繼承不了家業。
至於如何才能以留學生身份留下,樸政心中已經有了想法,那就是請求天朝大皇帝,去參加下一次的天朝科舉。
皇榜下,三榜進士名單最先公布。
無數士子心中默念:“不要有我,不要有我!”
這並非反向許願,因為已經中榜的貢士必定能做進士,這源於當年北宋、西夏的恩怨,所以這些人自然是不希望自己考得是末榜進士。
畢竟,末榜進士,便是授官都是最低的。
劉統勳同樣抱著此念去看,看了一圈,果然沒看到自己的名字,心頭不由暗鬆口氣。
而他這邊鬆口氣,其餘那些士子考生卻是有的歡喜,有的失望。
不過很快,劉統勳從榜上再一觀看,就發覺這三榜進士中,居然無一人是北方籍貫。
這是陛下動手了嗎?
其實還真不是,因為這些考生們有一半都答題答的稀爛,那些北方考生純粹吃了地域紅利,好歹沒有南方士子答的那麼爛。
真要說起來,這其實有些不公平。
接著貼出二榜。
二榜中總算有了幾個北方考生的名字,甚至有一個河南士子還在二榜第二名。
那個得了二榜第二的河南士子,當場喜極而泣,他的名次本來被排的極為靠後,但被朱怡炅給撈上來了。
不要小看這個二榜第二,因為一榜就三人,狀元、榜眼、探花,他這相當於是皇帝賜了個全國第五。
這個河南士子還在那裡哭,中樞文吏卻是已經開始唱名了,唱名的同時將皇榜貼出。
“一甲及第!”
“探花郎,高登舉,江西吉水人!”
高登舉站在人群中,雖然已經高中探花,臉上卻還是帶著謙和的笑容,讓人一看就心生好感。
而他的身份同樣也不簡單,乃是從白鹿洞書院求學出來的高材生。
白鹿洞書院可是古代四大書院之一,位於九江境內,另外三大書院則是河南歸德的應天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開封的嵩陽書院。
當然,這四大書院現在已經被大明新朝收編,並非強行並入官學。隻不過被要求,今後必須增設曆算、天文、海國圖誌、西洋藩事等新式學科。
不過無妨,就算朱怡炅不說,如今科舉在新朝日新月異,四大書院肯定也是要跟上時代。
要不然如何維持四大書院在新朝學界的地位?
“恭喜高兄!賀喜高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