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蒸汽戰艦?
建武四年,十月。
入冬。
今年總算是下了一場雪,隻是下的不大,連積雪都積不起來。
不過無妨,這至少說明明年應該不會太旱,當然也不會說什麼風調雨順。
畢竟嚴格來講,現在還是明末小冰河期,隻不過已經快結束,氣溫正在逐年回升。
二十年前,太湖都能結冰,南方六月就下雪。
這時的廣東人既是幸福又是不幸,因為他們有機會能看見雪,壞消息就是幾乎年年廣東都要鬨饑荒。
饒是大明新朝已經接管廣東,卻也避不開天災。早在幾個月前這裡才爆發過小規模災荒,得虧廣東屬於新占省份。
剛剛飽經戰亂之苦,新來的廣東巡撫、地方官都沒那個膽子在廣東貪汙,到處都是都察院的監察禦史。
江西案發後,還多出了一些無孔不入的錦衣衛密探。
廣西軍在入冬前就已息兵罷戰,並非是天氣轉寒,不好繼續進兵,而是整個廣西已經被徐進的第三軍打得差不多了。
廣西壯族各部選拔出來的兩名壯妃已於月前正式出發,準備前往南京覲見皇帝。
皇帝要給僮人賜新名壯族的聖旨早已下發,現在廣西境內不管僮人、俍人今後都一律改名為壯族,原來的名號則廢除。
壯族之名不僅更尊重這些廣西壯民,更重要的還是朱怡炅自己也看的順眼。
伴隨廣西壯族帶著壯妃去覲見皇帝,整個廣西基本上就算是大局已定了,剩下的那些土寨土縣城根本不可能抵擋,就算靠地形也難以抗衡。
因為隻要壯、漢聯姻成功,皇帝納娶那兩個壯妃,再有朝廷新政一推,這些壯民就可以迅速轉化為明軍在廣西的戰鬥力。
有這些聞名天下,而且熟悉廣西山地地形的壯兵,那些還要負隅頑抗的土司如何抵抗?
就算想抵抗,隻要政策一推下去,再有自己同族人的擔保,這些土司還能不能征到兵都是兩回事。
……
南京城。
雖然前兩日才下過一場冬雪,但至現在,這積雪不說已經化完,卻已經掩蓋不住南京城的民房建築。
不少商鋪大早上便開門張店,還有零零散散賣早食小吃的攤販,正搓著手捯飭著準備材料。
街頭巷尾上,不時有稀稀拉拉的百姓上街,販夫走卒們看著天氣不算太寒,也都裹著冬衣,準備出來找些活計。
“茶葉蛋,剛煮好的茶葉蛋!”
“剛炸好的糍粑,還有熱氣騰騰的熱粥。”
“賣油條……”
隨著往來出門的百姓變多,南京城大街小巷間的叫賣聲漸漸開始吵雜,吵雜中又帶著難以掩蓋的繁華。
當然,大明新朝的雞蛋,自然不可能是十兩銀子一個,但凡有人敢賣到一兩銀子,皇帝都得砍他的腦袋。
“咚!咚!咚!”
午門鐘鼓樓三聲鳴鼓,皇帝禦駕駛出。
禦駕還沒來及從紫禁城駛出,閣部大臣,還有各部院主官便已在紫禁城外等候多時。
當這支君臣隊伍走過,許多南京百姓見狀,紛紛跟上了隊伍,顯然是要去看熱鬨。
途經國子監,阮福嶽和樸政這些安南、朝鮮留學生,同樣也頗為好奇,皇帝這是要乾嘛?
入冬了,國子監這邊放假,他們遠遠看了看,發現皇帝的軍隊並未驅趕跟隨百姓,好奇心驅使下便也跟了上去。
隊伍一路來至南京城西的清涼門,這裡有座清涼山,清涼山上有座清涼寺。
皇帝是來清涼寺禮佛的?
可是皇帝不是厭惡佛道教學嗎?
沒等圍觀百姓,還有阮福嶽、樸政他們這些外藩留學生反應過來,皇帝禦輦便出城了。
圍觀百姓和阮福嶽他們連忙也跟著出城,這才看見外秦淮河道上,居然已經停靠一艘水師戰船。
說是戰船,是因為這艘大船懸掛著大明水師標誌性的日月旗,船型也是明軍水師製式福船,隻不過是內河型號。
而且炮口也沒有架設火炮,船上的風帆也被收起,隻是多出一些意義不明的柱子。
“陛下!”
早在岸邊帶著水師官兵準備的唐同江見到皇帝禦駕,連忙上前拱手說道:“一切準備就緒,燃料也都準備妥當,可以隨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