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不管,一路莽過去,那是蠢貨。
老五見劉儒漢臉色一沉,連忙打圓場道:“太子啊!皇上不是不肯出兵,而是該如何打,總不能我們弟兄在這裡打生打死,讓這些滿清韃子在後麵撿便宜,天下哪有這樣道理?”
divcass=”ntentadv”劉儒漢一抬手:“好了!正定府無論如何都是要打的,要不然我們就彆想出山西了。立刻聯絡韃子,讓他們也一同出兵,屆時我們聯兵攻打北京。”
老五問道:“那西安的韃子怎麼說?”
劉儒漢說道:“西安的韃子與咱們不同路,而且他們不會無動於衷,不用多管閒事。”
劉儒漢雖與雍正、胤禩聯盟邀兵,但實際這個聯盟非常鬆散,真正能算得上聯盟的隻有遼東和山西。
因為各自的戰略目標不一樣,雍正再怎麼打,也隻能去打湖北、河南。河南貧瘠,地廣人稀,大概率還是去湖北,而劉儒漢和胤禩的目標是整個北直隸。
而且,即便劉儒漢與胤禩目標一致,但這個聯盟也鬆散的很。不光是明國細作的挑撥,還有互相間的利益算計和爾虞我詐。
……
攝政王胤禩現如今已經快要壓製不住內部的反對聲音了,遼東滿清此次兵分兩路就是佐證。
到底是倉促奪權,根基不足,靠著利益分割,才得到滿洲諸王公的支持。而且為了平衡權力,還專門扶立雍正的兒子弘曆為帝,自己隻做攝政王不說,還重開了議政王製度。
這一係列舉措雖然快速穩定了胤禩的權勢,卻也埋下了禍根。
胤禩帶著滿清權貴退居遼東,準備效仿祖宗,卻忽略了遼東苦寒之地,又曆經幾代帝王封鎖,早已是地廣人稀。
而一向過慣了奢侈日子的滿清權貴,這麼一下子回到遼東,不僅宅子小了,仆人少了,甚至糧食還不太夠吃。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胤禩本欲效仿當年皇太極,從長城那邊繞路破關,配合蒙古騎兵馬踏北直隸。
可那些當初支持他的議政王大臣,卻跟他唱起反調,覺得應該走山海關。還斥責他這個攝政王,不應該放棄山海關,搞的現在要白流那麼多大清天兵的血。
這讓胤禩怒不可遏,又無可奈何,力排眾議下才勉強爭取了個兵分兩路。
承德府熱河)。
胤禩自己帶著一萬索倫兵,還有盛京八旗兵以及漠南諸盟旗兵,雜七雜八加起來約莫有五萬人馬。
本來應該能征召更多,可那些漠南諸盟旗的汗王似乎看出滿清快不行了,居然也開始變得推諉阻四。
“這個劉儒漢,傳信要我們一起出兵,還要與我們一道攻打北京城。”胤禩看著手中信件,既是憤怒,又是無奈。
被胤禩帶過來統兵的胤禵說道:“八哥,我都說了,漢人都是奸滑之輩,不可信。若非這個劉儒漢當初搗亂,我大清何至於此?”
胤禩臉色一正:“十四弟,不可胡言亂語。”
言畢,又對戴鐸說道:“戴先生,還請見諒。”
戴鐸卻是毫不在意,說道:“那劉儒漢的確不可信,不過,現下我大清隻能與其聯手,若是分開來打,隻會被南兵逐個擊破。”
胤禩也明白是這麼個道理,分開來打肯定打不過,聯手好歹還有點機會:“那便合兵吧!要不然,我們就算能入關,也打不下北京城。”
胤禩這邊經過一番商議,最終敲定合兵計劃,並快速與劉儒漢回信。
隨即,胤禩命胤禵親率滿蒙大軍,移師寬城。寬城往南,便是喜峰口,也是皇太極當年入關路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