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雍正吐血
劉儒漢撤了……不,更應該說是跑了,這位大漢乾隆皇帝放棄正定府,放棄太原城,甚至放棄還有大半在手的山西省,僅帶著嫡係軍隊一路往北玩命跑路。
他準備一路往北越過長城,去歸化城跟蒙古人搶地盤。
歸化城位於河套平原,雖然在後世這裡已經是半沙漠的貧瘠地區。
但這個時代,所謂黃河九曲,唯富一套。
最重要的是,當初滿清打下這裡後,將這裡原來的主人土默特部打散,分而治之。三藩之後,又往這裡不斷遷移察哈爾部,就連漠北的喀爾喀部都有。
一句話,就是亂的不行,滿清在的時候這裡都得時有爭端。如今滿清已經不行了,這裡早就已經是你來我往。
劉儒漢不敢投降大明,因為他稱帝了。
讀過書,做過縣令,還當了半輩子邪教頭子的劉儒漢,深信自己就算投了怕是也難活命。
劉儒漢很謹慎,明明都要逃跑了,頭幾天都還在猛攻正定府。然後待到逃跑當天,趁著明軍放鬆警惕,拋下大部分糧草輜重,民夫、輔兵全部不帶,甚至還留下部分嫡係軍隊擾亂明軍視線。
跟滿清一樣的心黑手辣,明軍猝不及防,雖然很快發兵追擊,卻隻來及吃掉幾百人的尾巴,還有被劉儒漢專門扔下殿後的炮灰軍隊。
那些被拋下的民夫、輔兵以及大批糧草輜重,同樣全被明軍繳獲。
由於劉儒漢跑的倉促,甚至可以說是極為狼狽,合圍正定府的第七軍副將迅速做出決斷,先是快馬通知正在攻略山西的第九軍,同時向永平的第一軍、本部第七軍請兵。
隨後於正定府略作休整,僅帶著一萬五千大軍,向西主動發起強攻。
不僅是第七軍副將開始強攻山西娘子關,山西南部的第九軍得到情報,也是當機立斷發動猛攻,並且大肆傳播偽帝劉儒漢在正定府遭遇大敗,氣數已儘。
這下,那些本就被明軍細作影響,有些搖擺不定的山西軍頭們,再無絲毫顧慮,其中投的最快的便是劉儒漢任命的知府知州們。
這些知府知州雖然是劉儒漢提拔,但卻都是被迫出仕,很多都是大族子弟,壓根不想做官當反賊。
就算做官也得做大明朝的官,這大漢算什麼山溝王朝?
關鍵山溝王朝也就罷了,他們這些知府知州幾乎等同擺設,權力全在劉儒漢任命的武將身上不說,出了事還要被劉儒漢拉出來背鍋。
劉儒漢主政山西一年多,差不多快砍了一手之數的文官了。全是武將盤剝,激起民憤後,武將的財產被劉儒漢分去大半免罪,文官則拉去砍腦袋背鍋泄憤。
玩了幾次,連地方都看明白了,劉儒漢還在那裡自導自演。
而且,要當劉儒漢的官,除了腦袋隨時要被借去外,還要信仰他們的什麼八卦教,不信就抄家滅族。
這都什麼玩意兒?
正經皇帝誰搞這一套?
劉儒漢跑路,算是壓垮山西的最後一根稻草。
山西遍地山巒,堪稱北方最難打的地形,結果卻崩的比任何一省還要快。
不是在細作運作下,偽漢將領臨陣倒戈,便是知府知州趁機以文克武,將那些偽漢將領誘殺,再開城獻降。
就算有頑固不化的,城裡的士紳百姓也不會跟著他們一起送死,而且他們也擋不住上萬明軍的兵鋒。
步炮協同,一輪炮轟之後就全結束了。
第九軍甚至連專門給城牆開坑的破城炮都沒用上。
烏合之眾!
劉儒漢的強兵在明軍眼裡,就是烏合之眾。
……
山西崩潰,劉儒漢跑路,河北戰場滿清大敗,韃子、蒙古分道揚鑣。
傅運生在山西勢如破竹,於可成也準備趁著雨季前,把寧遠,甚至錦州給打下來。
這並非在做夢,因為韃子已經沒兵了,再如何雄關防線,沒錢沒兵,那也隻能是像明末的大明朝廷那樣。
關寧錦防線,一個隻存在於紙麵上牢不可破的防線。
鄖陽。
滿清大營,設在府城數裡開外。
雍正又禦駕親征了,隨軍出征的還有年羹堯、張文煥和隆科多。
雍正已經有些無將可用,就算加上漢人將領,嶽鐘琪要坐鎮四川,新秀張廣泗被提拔坐鎮雲貴。
然後,就沒多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