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北京直轄
開春過後,便是入夏。
南京,紫禁城。
朱怡炅正在批閱奏章,其中尤以來自北方各省的奏章最多,多是彙報地方民政的報事奏。
包括人口戶籍、糧價雨水……河南、山東、山西、河北、遼寧,這些省份久經戰火、天災以及一係列並發式災難,人口損失銳減的相當嚴重。
就連最早收複的河南、山東、河北三省,人口到現在也還沒恢複到鼎盛時期的一半,算上藏匿不願落戶的也不夠。
隨機抽出一本奏章,是臨清知州呈遞:“臣請恢複臨清鈔關、館陶碼頭。”
內閣票擬:“臨清人口稀少,漕運未複,當三思而後行。”、
秘書閣:“附議!”
臨清州隸屬山東東昌府,看似不起眼,卻卡住了漕運要道。
明清在此設立鈔關、碼頭,位列八大鈔關之首,滿清還曾定下鈔關收稅能收的超過朝廷定額,就擇優選用,收不上來稅就不準考核。
而今,北京失去首都地位,至少暫時不是了,北京首都一沒,這漕運自然也不再是重點。臨清州從最初百萬河工,商賈雲集,迅速衰落至現如今的平平無奇,幾乎是必然的。
朱怡炅略微斟酌了一下,提筆朱批:“臨清久經戰火,人口未複,恢複鈔關豈非累民傷財?卿當勉力民政,稅務鈔關自有戶部操持。”
這是在明確告訴這個臨清知州,皇帝知道你的那點小心思政績),這次便算了,多多著眼於民政,再有下次可就不好說了。
處理過臨清鈔關,又繼續批了半個時辰奏章,基本都是地方報事奏。
南方多是在說糧價雨水,去年到處打仗,又新收複了遼東、山西兩地,還有漠南蒙古歸附,這都需要錢糧支持。
南方各地的糧價基本都有些微浮動,不過還好有官府調控,浮動不是太大,而且各地雨水狀況還算不錯,總算沒啥大災大禍。
不光南方糧價浮動,北方也是大戰之後,百廢待興,便連早已沒啥戰爭的河南、山東,至今還是沒能完全消弭戰火留下的痕跡。
也不說恢複往昔繁華,能讓破敗的速度稍微慢一些便算好的了。
……
整整一個上午都耗在各地奏章上,中午用膳也是在謹身殿中用的,一直批到下午二點,才終於批完。
難得還有時間,朱怡炅隨即招來內閣,商議國事。
王禮說道:“陛下,大戰之後,不光北方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南方也有受到影響。現階段還是不宜大動乾戈,可以移民、屯墾為主。山西、遼東新占之地,當效仿廣東例,第一年賦稅全免,第二年賦稅減半,第三年再恢複正常。”
“王卿老成謀國,理應如此。”朱怡炅點頭,又問道:“遵化長城以北的熱河廳可拿下了?”
朱承訓回答:“熱河廳已被我大明龍騎兵拿下,那裡的蒙古、漢民皆已歸附我大明,可以派官員前往了。”
朱怡炅說道:“熱河廳今後改為承德府,熱河城為府治,連帶周邊平原地區,全部劃歸河北省管轄。”
這麼一劃下來,河北省的地盤可就太大了,幾乎與滿清中期的北直隸差不多了。
滿清的北直隸比這還要更誇張,承德府一帶已經不算是草原,前明這裡便是漢人的地盤,隻是土木堡之後讓給了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