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給安南來點火器震撼
雲南那邊的滿清雖然算是鄭氏宗主國,但今時早已物是人非。
不過鄭棡也顧不上那麼多了,橫山那一戰敗的太慘,手下的軍隊幾乎損失殆儘。高平鎮守軍被鄭棡全部抽走,北河國的鄭氏私軍也都被鄭棡緊急調回升龍府。
要不是鄭棡的離譜操作,來了個舉國之兵伐廣南。明軍就算要渡海突襲,也沒那麼順利拿下清化、乂安二鎮。
往北的清化鎮都司都指揮使)還想聚兵反抗,但明軍隻是一輪炮轟,就把清化守軍炸到潰散。那位原本很硬氣的清化鎮都司見此,想也沒想直接麻溜投降,投的比另外幾個力主投降的同僚還要快。
清化、乂安一破,蘭江沿江的英都府隨即望風而降。
緊接著,兩鎮夾著的演州、瓊琉、靜嘉,再到清化以北的河中,馬江支流朱江沿江的西京西都)城。
這些城池要麼兵力不足,要麼就壓根沒有正規軍駐守。那些地方官員本就無兵可用,又見清化、乂安都沒了,降的可謂是毫無壓力。
明軍迅速接收了這些城池,但隻搬空府庫錢糧,再募集當地農奴,許諾他們隻要幫漢兵守城,就還他們自由,然後便急匆匆往北進軍。
待到清化、乂安明軍合兵,都快殺到山南鎮了,鄭棡才終於在升龍府完成聚兵。
從山南鎮到升龍府,直線距離已不足200裡,中間還隔著一個應天府這名兒……)。
鄭棡沒有在升龍府死守,而是帶著大軍沿紅河支流南下先興府。
這裡距離山南鎮不過50裡,而且卡著紅河支流的必經之路,明軍要想最快速度打到升龍城,必須經過先興。
鄭杠這時建言道:“父王,再過一個月雨季就到了,就算沒雨,也得刮台風。漢兵受不了我們安南的濕熱天氣,隻要我們扼守主先興,跟漢兵對峙拖上一月,屆時漢兵肯定要生病。”
“嗯。”鄭棡一臉讚許:“我兒長大了,打戰前也知道多想一想了。說的不錯,這些漢兵都是正兵,而我軍多為青壯,正麵打是打不過的。不過我們的糧食不足,須得多多下鄉征糧,你再領一支兵馬,前往死守太平府,將漢兵團團圍住。”
安南領土綿長狹窄,因此氣候類型極為多變複雜。
像明軍、鄭氏對峙的紅河平原,就屬於常年濕熱氣候,北方來的漢兵到這裡很容易水土不服而患病。當年judy派兵來打安南,就曾被這邊的氣候折騰的夠嗆。
這還算是好的了,要是換成廣南那邊,還要天天下雨。
而且,得虧明軍先行打掉了清化、乂安,這裡距離廣南太近,就算沒有台風,也不怎麼下雨,夏天的時候也會刮焚風——光聽名字就知道這玩意兒有多畜牲,焚風屬於山區特有高溫氣候,山的海拔越高,風的溫度越高,比如重慶。
總之就是越拖,明軍打起仗來就越艱難。
鄭棡一邊派兵下鄉去搜刮糧草,一邊讓兒子鄭杠親率一支萬人的大軍移師太平府。
不派兒子去不行,這些軍隊中大部分都是臨時征召的青壯,戰鬥力不提,但凡沒個合適大將鎮守,根本壓不住士卒心裡的恐懼。
鄭棡準備分兵死守,利用安南的氣候把明軍拖垮。
而明軍這邊再度未費吹灰之力,隻是一輪炮轟過去,便將山南鎮城直接拿下。
相較於鄭氏父子,明軍是完全不缺糧的,光是清化、乂安府庫囤積的錢糧,就足夠明軍此番出征的兵糧消耗了。
“前方敵情怎樣?”剛剛進駐山南鎮的徐進對歸來的探馬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