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沒有意見,他們本就是讓皇帝隨便封點,好歹堵一下天下人的口。
一旁的孟彥隨即放下手中曆算雜書,拿出起居注提筆記下:“建武七年,夏。尋得前明沐氏後裔,上感念其祖忠義,賜封黔侯,以示恩德。群臣拜曰:吾皇聖明。”
divcass=”ntentadv”沐氏後裔隻是個小插曲,說是了無寸功,但起碼朝廷還是賺到了沐氏後裔麾下的土寨村落。
既然沐氏恢複了身份,還被賜封黔侯,去南京享受富貴,那其麾下土寨村落自然就由朝廷接管,直接改土歸流。
就連刁如珍這個托庇的大土司也不能乾涉,因為朝廷確實有正當理由,而其餘土司更是雙手讚成。
誰讓刁如珍這個前盟主占得地盤太大,那些雲南土司全都對其頗為忌憚。
而這些雲南、川地土司們的子女,年齡隻要不太大,都要送到南京國子監,這就是質子了。
大明新朝直接學了滿清對三藩的態度,先漢化這些土司子女,就算不能將其完全變成漢化土族,至少也要變得親近漢人官府。
總之,就是要讓這些土司子女們樂不思蜀,土司就算權勢再大,身處雲南山區那些犄角旮旯,能有何等享受?
尤其這時期的雲南整體也都不發達,說一句窮山惡水都不算地域歧視。
真要是到了南京,體會到這邊的高水平生活,怕是頃刻間就得有不少人被腐蝕掉。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如此一來,等這些土司子女回去繼承土府土縣官職,那自然也會更迫切的融入漢地。
甚至於不要臉一些,朝廷直接冊封這些入南京的土司子女為下一任土司,土司的其餘子女全都封駁,然後也不放歸繼承人,一如昔年三藩起因的吳三桂。
土司們要麼認命,乖乖配合朝廷改土歸流,要麼就直接反了,然後朝廷平叛,改土歸流。
朱怡炅不會允許這些雲南、川地的土司存在太久的,就是石砫宣慰司也得改土歸流。
現在第一步的名義已經有了,包括石砫在內,也已被改為石砫土州。
不出三年,他就得讓這些土知府、土知縣們換屆。
至於到時是換這些土司子女,還是直接換彆人上,逼反地方土司,強勢改土歸流,那就看國子監的洗腦……誒不,是教化效果如何了。
大明朝廷想著法的給這些西南土司們挖坑,順便重新將四川列入朝廷官府的移民要務。
四川人口太少了,甚至比不上貴州山區。
常言明末清初四川遍地老虎,雖然有些誇張,但前往川地的明軍確實彙報看見了老虎。
城市人口太少,都惠及不了鄉村,這人一少,野生動物自然也就敢跑出來了。
隻可惜,這時代的野生動物可不如後世吃香,遇到了就得弄死。
朱怡炅這邊甚至還得到了前線大軍遞送回來的虎皮戰利……漢地雖然統一,但整個西南陝甘邊陲之地,說句百廢待興也不為過。
而就在西南土司們,送子女坐上前往南京的官船,一封來自遼東的加急密信也抵達南京。
這密信雖是走的官船驛站,但卻並非前線官將發回,反而是來自寧古塔的滿清小朝廷。
寧古塔的滿清小朝廷居然請降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