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紡紗量產化開始,不僅中國市場的手工紡紗會大麵積受害,世界市場範圍內也會遭受巨大損失。
因為棉紗產量一上來,中國商賈為了儘可能傾銷出去,必定聯手去跟歐洲人打價格戰,不斷擠壓棉紗的價格,排擠歐洲殖民地的紡紗業市場。
西班牙在墨西哥的棉紗業必定第一個完蛋,因為早在幾十年前,他們就已經在中國生絲和棉紗的打壓下,有些撐不住了,甚至不惜下令禁止采購中國原料,然後那位墨西哥總督就被刺殺了。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
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本就是塚中枯骨,等他們完蛋了,就該輪到印度的英國人了。沒有朱怡炅的時空,英國人再過幾十年,也會像墨西哥的西班牙人一樣,下令禁止采購中國原料,保護本國的棉紡業。
當然,中國商賈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商人逐利,引用新機器擴大生產。但大明現在的織布技術,還沒辦法短時間內消化迅速激增的棉紗產量,初期肯定會有不少商賈虧本,甚至可能還得破產。
引用到後世也很正常,有人囤礦卡賺錢,所有人都跟風,市場短時間卻無法適應消化。
這份科學院的奏疏,內閣那邊也看過了,而且意見不一。
朱怡炅招來閣臣們商議,王禮率先開口說道:“新型蒸汽棉紡機,確實效率比之原來手工人力倍增,但恐也會讓百姓婦人從此無紗可紡。一旦此機器大量應用於民間,怕是尋常百姓家的收入會大量銳減,百姓也會有所不滿啊……”
朱承訓說:“原來的棉紡機就已經效率倍增,遠勝婦人手工,如今這新改進的蒸汽棉紡機,若真有科學院實驗出來的效率,到時民間手工紡業該當如何自處?”
鄔思道比較理性:“此物已經問世,又耗費科學院大量財力精力,難道還能棄之不用?若真如此,那我等與那固步自封的偽清韃子又有何區彆?”
其餘閣臣也跟著相繼發言,而且意見完全無法統一,起碼有一半都對新機器感到憂慮,另外一半也偏向保守,不敢真的大範圍推廣普及。
朱怡炅聽了半天,也認真細想了半刻,最終拍板說道:“新機器已經問世,正如鄔卿所言,豈有棄之不用的道理?至於因此而無法再行紡紗賺錢的婦人們,便去再尋彆的營生。如今我大明新朝已經廢除《女誡》中,女子不得拋頭露麵的條律,若是家人不允,她們可以去官府告發。農村婦人,也可以幫著丈夫種地織耕。待到新型機器全麵推廣,工廠大量出現,她們可以再去工廠做工。”
這一番話下來,閣臣們麵麵相覷。
這就是不打算管了,直接強行將新機器推行下去。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工業革命初期必定會伴隨百姓受害失業。
難道就因為這個,不去用新機器,不去搞工業化?
你不搞,歐洲殖民者也會搞,等他們挨過了工業化的陣痛,就會來打你,然後帶著成熟的工業體係,一次性摧垮中國的小農經濟。
所以,現在直接推廣,就算有一部分百姓受到影響,但中國的體量足夠大,而且還堅持推行新政改革,又遷移了大量地主前往北方、海外諸地,空出來的土地都被分給了無地百姓。
有了土地,就算失去棉紡收入,農民也不至於真的無法生存。而且城市經濟日漸繁盛,也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再加上皇後執筆的新《女誡》,越來越多婦人前往城市做工。
隻有那些真正朱門酒肉的地主士紳,才會關心女子拋頭露麵是失節,尋常百姓為了賺錢養家,日子更有盼頭,誰會在乎這些?
而且,這可是皇後娘娘執筆背書,連娘娘都認同,你們這些讀書人懂個屁。
那些讀書人確實不懂,經過之前文字獄全國抓人,至少朱怡炅還活著,是不敢再有人來明著罵這些國政了。而等到朱怡炅駕崩,起碼也要幾十年後了,到時候百姓估摸著早就適應了。
這也是朱怡炅無意間的一箭雙雕了,讓婦人也能進入工廠工作,這屬於生產力進一步得到解放。
王遠忽地說道:“陛下,新型蒸汽棉紡機若要推廣,那就需要大量煤炭。前年清查全國貪腐,有相當一部分官吏,並非尋常在職貪腐。而是官私勾結,以煤炭開采為籌碼,從中收受賄銀。煤炭也應依照鹽鐵,由朝廷出資官辦,再與民間商賈合營開采,並課以重稅。”
這是在走乾隆朝的路子,明清時期受限於百姓日用,煤炭始終開放民間開采,朝廷僅從中抽成收稅,甚至很多時候還低稅免稅。
直到乾隆年間,為了進一步增加國庫收入懂得都懂),便開始搞起了官府主導,官商合營開采煤炭。
朱怡炅思忖片刻,微微點頭:“準奏。”
王禮補充道:“北方諸省如今剛剛恢複民生,而且北方草木鮮少,日用極為依賴煤炭。尤其北直隸,早在前明便是煤炭消耗重地,不可全部課以重稅。否則北地民生必定受到巨大影響,臣以為可先於南方試行,得見成效再慢慢推廣。至於各省煤稅,也應據實調整,不可一成不變。”
朱怡炅點頭道:“理應如此,此事便由內閣全權辦理。”
不僅僅是北地各省,便連遵化鐵廠這樣的軍事重地,也要依賴北地的煤礦。
與之相比,倒是南方百姓對煤礦依賴程度沒那麼大,真正大量需求煤炭的,主要還是礦區商賈。今後蒸汽紡紗機一推廣起來,大型工廠肯定得大量出現,那需求量隻會越來越多。
說起來,蒸汽紡紗機既然可行,那麼用蒸汽機來為火銃勾膛線,可不可行呢?
火銃不行,那麼火炮呢?
朱怡炅心裡起了心思,準備回頭就去給科學院那邊提一下。若是真能造出來,那對於大明火器將是跨時代的進步。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