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碾壓式戰鬥
鄭定瑞在啞出卡一邊慢吞吞進兵,一邊收攏川西的土司、寺廟。韃子同樣也在裡塘按兵不動,等著明軍來攻。
倒是川滇方向明軍,與巴塘土司先一步發生衝突。
巴塘已經靠近金沙江,靠著金沙江的水利,這裡有著大片河穀衝擊平原。本身便是康藏的主要產糧區,甚至有著“高原江南”之稱。
曆史上,到了雍正中期,重新劃定康藏邊界,巴塘這塊產糧地連帶芒康的部分鹽井,都被劃入了四川巡撫轄地。
現在卻是因為大明的乾涉,這裡仍舊歸屬康藏。
何向明親率一萬大軍,沿著金沙江建立糧道,穩步向北推進,巴塘土司喀木布很快便得到消息。
這家夥十年前跟著裡塘第巴營官)幾個一起,聚兵對抗入藏清軍,結果見到康藏聯軍兵敗如山倒,又麻溜投降歸順,被滿清冊封為巴塘宣撫司。
幾年前,又聽說滿清不行了,便殺了滿清在巴塘設立的糧官,開始割據自立。
雍正一開始是想直接退到巴塘的,畢竟這裡是高原產糧區。可巴塘土司喀木布害怕被韃子清算,便聯合了丁林寺堪布主持),又拉上昌都的藏人貴族。聯手施壓之下,才逼得韃子隻能退而求其次,選了較近的裡塘。
喀木布卻還不自知,興奮大吼:“全軍衝擊,隨我一起殺光這些漢兵!”
喀木布想要聚兵再戰,然而明軍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
五千藏人騎兵在土司喀木布的帶領下,直接朝著明軍的步兵方陣發起衝鋒。
第二輪爆炸的範圍還更大,因為明軍看距離差不多夠了,便又加上了擲彈兵。
喀木布這是下意識忽略掉火槍、火炮了,畢竟當年清軍、準噶爾騎兵入藏,兩邊主要都是靠著騎兵碾壓,火槍不僅是老式火繩槍,而且基本沒怎麼派上用場。
副將倒是很高興:“瘋了正好,將士們行軍多日,老早都憋悶的慌。既然還敢有土司抗拒我大明王師,合該將他們都滅了才好。”
火炮更是不用多說,準噶爾都千裡奔襲了,哪可能還帶上火炮。
這很正常,藏地的高原地形就是個天然的屏障封閉,讓他們可以不用擔心受到外界的乾擾侵襲。
而反觀喀木布率領的藏兵大軍,一直等到明軍這邊都列陣完畢,依舊還是亂糟糟的,毫無陣型可言。
說起來,還多虧了此前韃子倉促入康,導致手裡的白糖、火藥儲量不足,所以在康藏並未大規模使用低糖彈。甚至連火炮都沒怎麼用過,大部分都是直接靠著兵甲、火銃優勢,硬生生碾壓過去。
好家夥,這下,那些藏人貴族終於反應了過來。
而且所有著甲騎兵,基本都是各自聚成一個小團體,居於未著甲的騎兵中間,明顯是由一個個藏人貴族帶著自家有馬的部眾,硬湊出來的幾千騎兵。
“轟轟轟轟!”
“噠噠噠噠!”
甭管是不是神明怒火了,這特麼神明根本不管貴族不貴族,一輪轟炸下來,整個連地都被犁平了。
很多藏人彆說漢地了,就是四川也沒去過,最多就是茶馬貿易時,與漢人商賈有過交流聯係。
可以說,無論清軍、準噶爾騎兵,基本都是靠著優秀的士兵素質,加上兵甲裝備優勢,硬生生在冷兵器上碾壓了這些藏兵。
甚至於就連那些有甲的藏人騎兵,也大多甲胄破舊,與其說是甲胄,不如說是布衣上縫了一些甲片。
不僅如此,這些藏兵雖然都是清一色都是騎兵,總兵力加起來接近五千人馬,但著甲率卻隻有可憐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大口徑火炮太重,帶到高原山地的確不好運輸,而且效果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divcass=”ntentadv”但是大口徑火炮帶不了,咱可以帶小口徑便攜式迫擊炮啊!
這玩意兒的實際殺傷力,可一點不輸大口徑火炮。尤其還會爆炸的特性,比起大口徑火炮而言,即便炮彈打空了,劇烈的爆炸也總能炸到一兩個倒黴蛋。
如今,聽說漢軍殺來巴塘,喀木布第一時間就想著投降。可很快又聽聞漢兵隻來了步軍,這家夥又覺得自己行了。
明軍各級軍官很快得到軍令,並以出色的紀律性,迅速列陣迎敵。
麵對開花彈的強大破壞力,無論藏人貴族還是普通騎兵,有無著甲,全都不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