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英國東印度公司來使
冬去春來。
大明新朝也度過了第一個十年,現在是建武十一年。
算下來,朱怡炅來到這個時空也有十二年多了,從一開始時刻擔心覆滅,窮兵黷武與滿清作戰,至現在天下歸一,對外開疆。
滿清韃子早已覆滅,就連那部《清史》也已在南京刊印推廣。
雖然銷量不怎麼樣,畢竟就那麼四代皇帝,一公一侯,可以講的內容太少了。其中大半篇幅還都是百姓親身經曆過的年代,充滿了苦難壓迫。尤其是對比如今的大明新朝,說一句天上地下也不為過,百姓自然也就不感什麼興趣。
倒是隨著推廣傳播,反而不少士紳開始拾掇起了《清史》文稿,然後一麵罵著韃子殘暴,不拿天下萬民士紳)當人,一麵又懷念起韃子時期,士紳免稅,可以蓄奴的“美好”。
當然,若他們知道沒有朱怡炅,後麵雍正也要攤丁入畝,那大概……還是會很爽,因為雍正的攤丁入畝隻在全部小部分府縣實行,他也知道全麵推廣會出事。
而且雍正朝的攤丁入畝,初期還行,到了乾隆就爛了,基本隻能幫國家財政增加收入,但百姓的負擔反而更重了。
朱怡炅能乾成,在於他是開國皇帝,製度、人才全是新建,手裡又握著軍隊的刀子,可以放手施為。
除非他宣布廢除帝製,否則沒人能反抗皇帝。
今年的財政歲入雖還未統計出來,但僅看各地的賦稅和沿海貿易。尤其對日、朝貿易走私)數額的增長,還有國家戰事的減少,也起碼能再往上抬個一千多萬兩。
七千多萬的財政歲入,已經達到了乾隆盛世的鼎峰。再去掉乾隆糜爛的吏治所吞沒的財政,要支撐收複西域、漠北,已然是沒有什麼大問題。
財政寬裕了,外部也無有緊要戰事。
朱怡炅總算是給大臣們放了個開春長假,也是他自己幾年下來,想稍微歇一歇了。
南京城市。
幾年首都地位發展下來,無論富庶還是人口,早已超越了昔年的北京城。
新春佳節,城內大街小巷,商家門戶張燈結彩,便是窮戶人家,父母也難得拿出錢來,購置一些米麵肉腥,過個好年。
“這裡便是如今中國皇帝的首都南京,真是一座富饒而又美麗的城市。”英國使節艾德豪,看著南京城的熱鬨富庶,頓時由衷讚歎。
一旁,使節團副使亞伯拉罕同樣點頭:“沒錯,這是一座富饒而又強大的城市,看哪!這裡便是乞丐……哦,我的天,這裡居然連一個乞丐都沒有。”
廢話,當然看不到乞丐了。
朱怡炅直接將乞丐全部作為移民人口,拉去缺人的省份,第一年借給他們糧食、種子和耕牛,讓他們開墾耕作,重新生活。
但凡是被迫乞討的,隻要有手有腳,對於朝廷的安排都是感激涕零。除非是故意乞討騙錢,被發現了,那就全部去往遼東苦寒之地,正愁沒有足夠罪犯移民黑龍江。
至於乞丐中的老弱,其實很少,真正老弱乞討,在古代是很難活下來的,所以處理起來問題不大。
艾德豪沿路走馬觀花:“這座城市很整潔,中國人的房子雖然怪異,卻看著很漂亮。而且,這裡似乎沒有窮人,所有人都在歡度新年,簡直比聯合王國的倫敦城還要繁華。”
亞伯拉罕感歎:“是啊!就連聯合王國的倫敦,如今也還有不少生活潦倒的窮人。而且中國的南京,比王國的倫敦,人口和城市規模都要大的多。”
這兩人明顯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因此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也對南京的驚人繁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