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真讓人難以想象,印度到底是怎麼讓自己變得這麼窮的?
不過沒關係,這個時空的印度倒是不用再擔心這些。因為就連印度這個國家,也將徹底不複存在。
divcass=”ntentadv”本來印度就不是這片大陸真正的名字,隻是當初英國人統一了印度後,強行將所有土邦王國合並,好方便管理。
也正是因此,後世印度各種問題頻出,而中央政府明明實力不強,還一直對外叫囂裝逼。畢竟不是自己統一的,要是中央不保持強勢,那地方土邦就可能會造反。
而朱怡炅吸取了後世教訓,自然不可能讓大明也參考英國人的法子,而且整個北印度,除了孟加拉這片土地必須直接控製,其餘土邦王國都沒有統治的價值。
屆時,北印度倒是可以按照分封土邦的形式,改為一個個羈縻小王國,然後再進行殖民傾銷,為大明後續擴張殖民,持續攫取利潤和免費勞動力。
對了,還有南邊的錫蘭島,這裡也得找機會拿下。
至於英國人會不會生氣,反正大明答應的隻是南印度,錫蘭島那可是海島,而且還被荷蘭人控製。
大明搶的隻是荷蘭人的殖民地,跟英國人有個毛關係。
英國使節團沒有立刻離去,而是又在南京逗留了半月,並且購買了不少書籍。
除了《明史》、《清史》的全本,還有幾部各民族的《中華字典》,以及不少地圖繪本和科研類書籍,比如梅瑴成撰寫的《對天元術詳解》、《四元術解釋》。
這些書籍都讓艾德豪頗為驚奇,尤其還有長期出版的《女誡》與幾份有關釋奴令的時政報紙。
後兩者都屬於朝廷官府承辦項目,不僅南京的幾家書店,就連全國各地府縣,基本都要長期在書店裡掛上,而且是先賣出再給錢。
艾德豪的日記,自從來到中國,就幾乎每天都在挑燈夜戰:
“我本以為中國的皇帝陛下是一位英明的雄主,但我想錯了,對方分明是一位優秀的哲人君主。聽我的中國翻譯說,他解放了中國被禁錮千年的女性,並且還廢除了奴隸製……”
“天哪!我都不敢想象,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一位帝國的皇帝,居然主動廢除了奴隸,在這個國家,即便是平民,也能享有與貴族平等的社會地位。這是何等的進步,若是聯合王國曾經的君主也能如此,那也許我們就不用反抗國王……”
“不過,光榮的革命,雖然沒有帶來死亡與流血,卻依舊保留了國王,還有他的王權。也許,我們應該向中國皇帝學習,學習他們的製度,學習他們的政治改革,我們的國王……哦,還是不要提那個家夥了,那是一個連英文都不會說的日耳曼人……”
“中國的陛下還非常重視科學與數學,雖然我沒能看到那台傳說中的紡紗機,但據說這就是中國大皇帝的支持下,才研發成功。有如此英明的君主統治,這裡的平民、商人真是幸福。而且,大皇帝陛下也十分重視本民族以外的所有人種,還為此構建了一套字典翻譯體係。我覺得,王國或許也可以對此進行學習,或許就能消弭蘇格蘭、英格蘭、威爾士之間的矛盾……”
如果說,艾德豪來到中國時,隻是單純驚歎於中國的強大。那麼現在,他就是由衷讚歎中國皇帝的開明。
甚至於,他還想著回國或許也能參考中國的改革模式,在英國也來一場變革。
不過,這很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英國就沒有那樣的條件。
前麵的都不說了,就隻說蘇格蘭、威爾士問題,這兩個可是直到後世都沒有解決。
而且,兩方與英格蘭真正的矛盾,不在於人種,而在於利益上的糾紛。
蘇格蘭大概是三十年前與英格蘭合並,威爾士則要更早一些,但不論哪個,與英格蘭合並,本質上都是為了利益。
因為英國人承諾,會帶給蘇格蘭、威爾士更多利益和財富,所以這兩位才同意,與英格蘭合並,組建的聯合王國。
包括後麵的愛爾蘭,也是在英國人真的賺到了錢,然後就趁機蹭著日不落帝國的高峰車上車。
就是如此的樸實無華!
所以,後世英國才會爆炸,因為這種靠錢來綁定的國家體係,一旦錢的來源斷了,整個國家也就轟然倒塌。
整個英國本質上來說,壓根就是一棟沒有地基的華麗新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