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談想要讓談判更輕鬆,故而想以泰山壓頂之勢,促成朝鮮割地求和。
可誰都沒想到,或者說他們對朝鮮王國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刻,也不夠本土化。
divcass=”ntentadv”按照常人思維,大明天兵都進抵開城,這漢城的朝鮮君臣,就是再傻,也該放下黨爭內耗,一致對外了吧?
就算不一致對外,起碼也得先統一意見,是降是戰總得有個說法,總不能又戰又降吧?
嗯……或許,還真的可以。
開城這邊被明軍圍困,開城府留守冒著危險,“艱難”從明軍封鎖線下突圍,往漢城遞送明軍部隊消息,甚至還有布防地點,已經收編了多少農民軍。
幾乎能弄到的信息,事無巨細都通風報信,報給了李昑和他的兩班大臣。
而漢城現在乾嘛呢?
他們在黨爭。
沒錯,就是黨爭,雖然議題換了,但黨爭的還是那幫人。
南人、北人搖身一變,從招撫派變成了求穩派,認為大明爸爸還是大明爸爸,主張應該派遣官員,恭敬帶上財務前往開城迎接大明王師。
剩下的蕩平派大臣則更為強硬,大明軍隊都打到開城了,怎能還如此委屈求全,應當立刻召集各地勤王兵馬,還有漢城留守部隊,與明師決一死戰。
當然,不論主張派人前往詢問,還是主張與明軍決戰的,實際上都隻是黨爭借口而已。
派人可能真的派人,但與明軍決戰,你瘋了還是他們瘋了?
朝鮮官兵什麼爛樣,彆人可能不清楚,他們還能不清楚?跟大明軍隊開戰,完全就是耗子舔貓比……咳咳。
就連這所謂決戰,也都是朝鮮黨爭的傳統藝能了。
明末那會兒,朝鮮就曾經以此為借口,說什麼要練兵十萬,助大明北伐滅清,實際上練兵十萬是假,北伐滅清也是假。
關鍵在於他們想要獲得大明朝的法統認可,因為他們的政治立場,關於順清、逆清產生了分歧,成功分化出了兩個派係。
總之,就是一團亂麻,黨爭已然變成傳統,國破家亡都還要堅持黨爭傾軋。
從開城送信的朝鮮官兵,到漢城這邊就出不出兵,愣是吵了十來天,兩派都沒吵出個所以然來。
這已經不能全怪他們,因為就連李昑同樣也拿不定主意。
幸虧大明隻是想要中部三道,對南部沒有興趣,而且也沒想過要廢掉李氏朝鮮。
否則,就他們這般無休止的黨爭內耗,有絲分裂下去,明軍估摸著可以暢通無阻,直接一路打到朝鮮海峽去。
“陛下,中國天使到了!”
“什麼?中國天使到哪兒了?快快帶寡人前往迎接。”
李昑驚駭莫名,也顧不上國王威嚴,直接起身就跟著報信官員,出了漢城。
跟著一道出城相迎的,還有漢城裡的朝鮮百官,就連漢城大族也被動員,與朝鮮官兵一道,組織人手夾道歡迎。
大明軍隊不經通告,一路進兵至朝鮮開城,這些事仿佛從未發生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