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穩固
“西有堺港(大阪),東有酒田。”
這是日本江戶時代流傳的一句諺語,意思就是酒田港的繁榮,直逼日本的大阪府。
要知道,江戶時代的日本,很長一段時間,東部地區都是偏僻窮苦,就連海商走私都不願意往這裡走。
酒田港的繁榮還是因為紅花貿易,這東西既可以染布,也可以繪畫,製作化妝品,在全日本都非常暢銷。
不過,自從大明開海以來,中國海商瘋狂擠兌日本、荷蘭商人,酒田港才剛剛興起的紅花貿易,遭受到了沉重打擊。
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國要在日本開辟北方航道,日本的酒田港就是開放港口。
而且這裡的紅花貿易隻是後來居上,酒田港原來真正出名的反而是大米出口貿易。
靠著出口大米,這裡還出現了一位投資牛人名叫本間宗久,他自創的投資理論還被後世日本人所繼承,算是日本曆史相當出名的大米投資商。
對了,這家夥現在應該剛剛才十歲。
大明選定酒田港,也是看中了這裡的糧食大米,可以作為北方航線的補給港口。
李泓輕鬆達成出使任務,德川吉宗的幕府也順勢借助大明皇帝的聖旨,宣布原來“閉關鎖國”政策就此作廢。
等幕府的將軍令下達快一個月,日本諸藩大名才有所反應,但已經來不及。
因為沒人敢去招惹中國,不僅是因為中國強勢,還在於他們都要靠中國商人賺錢。
之前鄭瑞與李泓說過,幕府財政一直都有問題。
實際上,不光是幕府,這些諸藩大名,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欠了一屁股債務。
這源自於幕府的“參勤交代”與“上米製”。
參勤交代讓諸藩大名,每年都需要派遣繼承人,或是自己親自去江戶城居住,輔佐將軍執政。
而且,去的時候還要按照諸藩規格,布置儀仗,否則就是對幕府不敬,對天皇不敬。
而上米製則是德川吉宗搞出來的,諸藩大名必須向幕府捐輸糧食大米,每一萬石就要上交一百石,換來的就隻有參勤交代時間減半。
這才是為何日本舉國上下,從幕府到大名,全都債台高築,窮的叮當響的原因。
因為隻有大名變窮了,才不會造反對幕府造成威脅。
日本幕府開放港口,短時間內,幕府肯定能賺到不少錢,酒田港也會得到迅速發展,但時間一長,酒田港的本土市場必定會被中國海商迅速衝垮。
直到整個酒田港淪為中國的半殖民地,不過這就不關德川吉宗什麼事了。
他現在缺錢,很缺錢!
之前的百姓一揆,耗空了幕府的財政,必須進行找補,否則諸藩大名的問題就夠他喝一壺的。
而且,伴隨政治改革上的失敗,在國內的百姓武士幾乎一片罵名,這對德川吉宗幕府的威望也是不小的打擊。
……
黑龍江都司。
原本的駐地治所,已經從阿城正式遷到了濱江城哈爾濱)。
濱江城也會作為未來幾年,黑龍江都司的轄地治所,同江拉哈蘇蘇)那裡雖然早就規劃,但目前還是以優先移民,充實黑龍江、鬆花江流域人口為主。
從朝鮮遷移的移民百姓,都會被優先安置在這裡,圍繞濱江城往東延伸,沿河開墾與興建驛站,還要鼓勵與當地索倫人漢化通婚。
濱江到同江,沿途要修建水道驛站,還要連接黑水屯港,並且一路連通到遼寧、樂浪,最後延伸到入海口,通過海路與苦無島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