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他的侄子刀紹文,那關他屁事?
divcass=”ntentadv”何向明補充道:“願意前往傣國的,朝廷不會乾涉阻止,伱們在傣國的封地,由你們自行商議決定。但所有前往傣國土司,隻能帶著自己的私軍與親族前往,其餘轄地奴隸、民兵、百姓都不能帶。”
這些願意前往傣國的諸部土司紛紛表示明白,隨後就被丟出了大廳,自己出去商議封地劃分和利益交換的問題。
徐以升又拿出給孟人的冊封聖旨,問道:“你們呢?你們的國王可選好了?”
幾個孟人頭領麵麵相覷,他們的國王倒是選好了,就是數量有點多,從原來兩人增加到了三位。
除開此前的奈哥、頻耶達拉外,又加了一個敏拖五八喇紮,這家夥是敏家漢人的首領,因為中國的介入,居然也參與到了下緬甸國王位的爭奪。
為了能背靠中國這棵大樹,還專門起了個敏明興的新漢名。
徐以升皺眉道:“三個國王算怎麼回事,今日必須商議個結果出來,到底誰當國王?要是實在商議不出來,那就由我大明皇帝欽定?”
這幾個孟人頭領隻得私下開小會,因為涉及到了下緬甸的王位,所以敏家、桂家兩家漢民都跑來了。
桂家與敏家在血統關係上,有點類似於主宗與分家,敏家算是桂家漢人被迫南遷分裂後,與當地孟人、克倫人混血後形成。
孟人、敏家、桂家三方聯合起來開會,從上午一直折騰到了快天黑,期間還數次爆發拳腳鬥毆。
最終敲定的方案,三個國王候選全都保留,頻耶達拉作為孟人象軍首領,等同於軍隊總司令,還是成功當上了國王。
僧人奈哥則成為了下緬甸的孟國國師,執掌下緬甸所有寺廟佛塔。而敏拖五八喇紮敏明興)封為馬都八領主,並且身兼孟國宰相。
可以理解為前者執掌宗教信仰,後者相當於孟國的副國王,連孟國舊都都成了這位副王宰相的轄區。
頻耶達拉這個孟王的權力相比曆史上被極大削弱,而且那些參與會議的孟人頭領,也都各自的授封爵位和封地。
這個新生孟國與剛剛覆滅的東籲王朝在政體上,幾乎完全一致,國王隻能控製局部轄區,其餘領土基本等同於藩鎮割據,而國王最多隻能要求這些“藩鎮”繳納貢賦。
而且,頻耶達拉這位孟王相較於東籲王朝,還失去了宗教上的統治權力,宗教被直接分離獨立出去,孟王隻掌握軍事權力。
整個緬甸基本就被這樣分完了,傣人、孟人、漢人全部翻身,而緬人徹底淪為被統治民族。
順帶一提,貢榜緬王雍籍牙目前剛成年不久,所處的木梳村就在傣國境內,距離阿瓦城很近。
不過,有中國在北部盯著,又失去了英國人的支持,雍籍牙還能不能再建立貢榜王朝,就不好說了。
孟國定都白古,傣國定都阿瓦,兩國以卑謬城為界,這樣也是考慮到了兩國勢力的平衡。
孟國地盤實際比傣國更大,而且有綿長的海岸線,可以用來經商海貿。但傣國土地比孟國肥沃,全部都是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的好地。
作為中國扶持孟人建國的回報,下緬甸的德貢仰光)也要割讓給中國,建立沿海港口。
處理完了緬甸分拆冊封建國的事,剩下的就簡單了,明軍在德貢留了一營駐軍,隨後便北上回師。
朝廷後續會往德貢進行移民,不用太多,隻要保證這裡有漢民就行了,還要吸引緬甸的漢民往德貢這邊遷移。
朝廷也會予以政策扶持,幫著這些移民德貢的漢人站穩腳跟。
而且,有了德貢這處沿海港口,未來商人往東南亞、印度往返,又可以多一處補給和貿易據點,足夠讓這裡快速發展壯大。
徐以升忙完中緬甸與下緬甸的事,隨即帶著最後一道聖旨,隨軍北上孟艮、八百司、南邦。這些緬東轄地,土司太多,實力也強勢,不太適合直接吞並,所以還是繼續冊封土司,並在中部的景線城設立八百軍州府。
軍州府元帥由東路軍主將孫衍升遷擔任,接下來主要事務,就是在八百軍州府轄地不斷移民,並沿著河穀修建驛站官道,交通發達的區域可以派遣流官進行漢化治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