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明新朝未來的擴張思路,朱怡炅心中已有腹稿,大致就是抄老朱留下的作業。
divcass=”ntentadv”移民、戍邊、開墾,再加修建驛站和增設地方駐軍,緩慢開墾平推過去。
這需要穩定的中樞財政,前明會失敗就是在於老朱駕崩以後,後麵的建文到永樂,全都玩不來老朱的財政後勤。
而且老朱搞得軍戶衛所屯墾,還有藩王戍邊,無論哪一條其實都是對的,但合在一起,單以前明初年那孱弱的中央財政,根本撐不住如此龐大的財政負擔。
這兩個就是吞金獸,無底洞,永樂登基後將藩王撤回,其實也是在此。
一直到永樂末年,大明對北元采取的逐步蠶食,邊鎮屯墾的軍戶衛所製,基本已經名存實亡。
大量邊鎮軍戶衛所淪為擺設,不是逃亡就是土地拋荒,到了“大明戰神”年間,明朝一戰喪儘精銳,文官抬頭,北疆土地全麵收縮,邊鎮軍戶衛所製徹底崩潰。
對於老朱玩過的政策,朱怡炅同樣在學,但不能全學,藩王戍邊與軍戶衛所就不能用。
老朱之所以那麼操之過急,既是因為武將跋扈與淮西勳貴,也是在於朱標死的太早,藩王戍邊本質上就是為了建文準備的,生怕皇孫建文會頂不住北元的鐵蹄南下。
老朱那一套藩王戍邊的基本盤,就是沿著長城、長江、黃河布設出的防線,北元蒙古騎兵就算真的南下,也必須一路懟著三條防線的藩王鑿過去,等蒙古騎兵打到南京,基本已成強弩之末。
禦前會議結束,眾臣散去。
從偏殿離開,門前就有馬車等候。
這屬於皇帝禦賜,每次這些朝廷重臣們開完禦前會議,被特批可以在紫禁城乘坐馬車,回到各自衙門辦公。
在大臣們眼裡,這是陛下體恤百官,重視士大夫,但實際原因卻是紫禁城太大,朱怡炅嫌棄他們腿腳不夠麻利,會耽誤到朝政要事的處理。
大臣們各自回去辦公,朱怡炅也沒有急著召見各國來使,而是先批閱起了案上的奏章。
這些奏章有不少都是此次征討緬甸戰爭的詳情細節,像這類奏章雖然也屬軍情奏疏,但戰事都已經打完,後續無非是論功行賞,內閣、秘書閣早就進行批複票擬。
朱怡炅這個皇帝隻需簽名即可,其它什麼都不用管。在簡單掃了幾眼,隨即提筆朱批:“可。”
連續朱批好幾封奏章,都是關於緬甸戰事,還有後續傣國、孟國,以及新設八百軍州府事宜。
朱怡炅統一批複:“可。”
批閱小半個時辰,總算看到有海外來的奏章。
椰城總督區雖然才新設沒幾年,甚至一部分的財政歲入都還要靠朝廷來貼錢,但首任的椰城總督動作卻是很快,也非常狠辣。
萬丹國在爪哇島的地盤,已經於去年年末,完全被椰城總督區給吞並完了。
萬丹蘇丹就算再如何軟弱,也得做出反應,他們先是找到英國人提出抗議,然後……英國人不鳥他們。
憤怒的萬丹蘇丹一時腦熱,居然渡海發兵向椰城總督宣戰。
大明的椰城總督立刻看到了機會,將之前朝廷批下來的一萬五千杆火繩槍,全部拿出來分配給那些移民開墾的漢人地主,並且以總督府的直轄駐軍作為核心,對那些轄區漢民按照預備役進行臨時編練。
如此,短時間內椰城總督就聚攏了上萬大軍,而且全都士氣高昂,因為這是在保衛他們開墾出來的土地。
萬丹蘇丹派過來的軍隊,了不起也就萬把人,而且大部分都沒有火銃,僅有的火銃還是從英國人手裡買的。
戰爭幾乎轉瞬就結束了,萬丹大軍被椰城總督胖揍了一頓,全部變成了椰城總督區漢民地主的“佃戶”奴隸)。
萬丹一次性損失了上萬軍隊和人口,椰城總督還得理不饒人,進一步向萬丹蘇丹索求賠償。
明古連的英國人作為萬丹保護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隻能從中介入斡旋。
最終談成的結果,萬丹蘇丹賠付中國“軍隊”的戰爭賠款,並且承諾中國商人在萬丹享有與英國商人,相同的特權利益。
還有比較離譜的,萬丹蘇丹居然要向中國皇帝奉表臣服。
一國向兩個宗主國稱臣奉表,這幾乎等同於是一女嫁兩夫了。
椰城總督不好決斷,隻能上奏朝廷。
內閣票擬建議:“萬丹蘇丹不敬天朝,椰城總督所行有功無過。但奉表稱臣不能答應,否則天朝上國威嚴何在。當遣使斥責萬丹蘇丹,一國豈可向兩國稱臣?”
秘書閣跟票:“附議。”
朱怡炅思忖片刻,提筆朱批:“可。”
一國向兩國稱臣奉表,這顯然不可能,否則中國還有何威信可言?
除非萬丹蘇丹與英國人斷交,但這很明顯不可能。
而且,中國早晚是要徹底吞並萬丹的,誰讓它離得太近,不把它吞了,椰城與舊港怎麼連成一片,萬丹打不過椰城的軍隊,種地開墾也種不過椰城與舊港的漢民,早晚是要被滅的。
現在收了當屬國,那後麵可就不好動手了。
卻說萬丹蘇丹,很快得到中國使節帶來的斥責聖旨,心中對此萬分惶恐,但英國人為了不破壞與中國的盟友關係,儼然將萬丹當成隨時可以放棄的殖民區保護國。
萬丹蘇丹沒有任何辦法,隻能終日窩著吸鴉片來麻痹心神。
沒錯,鴉片已經傳到這裡了,而且還是從阮氏地盤僥幸逃離的中國商人帶過來的,很快就在萬丹全境瘋傳。
上到蘇丹王族,下到貴族老爺,全都抽起了大煙。
朱怡炅在中國提前百年禁鴉,反倒海外倒是因此,鴉片泛濫起來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