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給你一個什麼都不是的漢人?
最直觀的例子便是,康熙朝號稱“滿漢一家”,但實則全國各省巡撫督道台等高官,基本不是滿人就是漢八旗,再不濟也是個包衣奴才。
這麼一個“滿漢一家”。
嗬嗬。
“不過,這明算,咱是沒那個福分了,看來,還是隻能去考進士……”
汪景祺暗自盤算著,昨天杭州府衙的布告他已然看過,所以他才花了大價錢,找來了這《數度衍》來學習。
明算科已然很久都沒出現在科舉大堂裡了,這位大明聖天子既然將其重新列入,必然極為重視,加之這又是大明的首次恩科……
想必難度上也必定比進士科更低,汪景祺自忖自己的學識也就那樣,所以才想著劍走偏鋒。
不過現在,卻是落空了,還是得去卷進士科。
但也不是毫無機會,畢竟,首次恩科,哪怕為了麵子,想必也會故意放寬的吧!
翌日。
汪景祺離開家中,與富顥會合,在富顥的身周,還圍繞數個在杭州認識的好友。
畢竟,這種年少多金又豪爽的讀書人,誰不喜歡呢?
不過這些人見著富顥居然還跟一個起碼能當他們爹的人做好友,不由心頭鄙夷,但卻並未表現出來。
汪景祺並未在意,反而與幾人客氣寒暄,但也僅此而已,這幾人無論衣著還是談吐,與他汪景祺並無二致,倒是無需深交。
到得府衙,眾人才發覺,這前來報名應考的讀書人是真不少,起碼得有幾百號人了。
這大明才僅有兩省半之地而已啊!
果然,自己這趟確實是來對了。
汪景祺沒有猶豫,直接上前按照府衙規矩,報名參考。
報名門檻很低,隻要通過童生試的就能報名,當然,若是身懷功名同樣也有優待。
畢竟這次恩科好歹也是大明的首次恩科,更是登極恩科,這流程還是挺齊的,隻不過為了節省時間,全都壓縮了。
首先縣試和府試被省卻了,這兩個屬於科考資格的考試,登極恩科時間太趕,沒空給那些士子去考童生。
登極恩科從院試開始,一共三場,第一場為院試,第二場為鄉試,第三場為會試。
殿試那是最終流程,事實上隻要考過會試,就不會落榜了,殿試不過就是讓皇帝看看,排個名次而已。
考過第一場院試的可以得到明廷授予的秀才功名,且可以繼續參加第二場鄉試,以此類推。
而本就有秀才功名的,可直接跳過院試去考鄉試。
汪景祺與富顥等人報過了名以後,便相互告辭歸家,他們得回去收拾行李細軟。
對了,還得再準備些土特產貨物,前往南京售賣。
他們都是舉人功名,是可以跳過鄉試,直接去考會試的。
會試在古代又被叫做進京趕考,所以他們得提前收拾行李,前往南京趕考。
實際上,王禮他們爭奪的主考官了,也正是會試的主考官。
前麵的院試、鄉試,則有禮部派遣督考官,前往杭州、福州、漳州三府負責督考。
漳州督考的,主要給粵東二府準備的。
好吧!
朱怡炅這是不僅要開恩科,還要順帶收攏粵東二府的士紳民心啊!
不管如何,這態度是擺在這裡了。
曆史上的汪景祺運氣不好,剛投奔了年羹堯,第二年年羹堯就被雍正乾翻了,他也因為拍馬屁拍的太狠,激怒了雍正被直接梟首示眾不說,腦袋還被掛在城頭掛了十年。
用以警示後來的讀書人,不是什麼話都能亂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