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伐山破廟
大明建武元年,大清康熙六十一年明年改元)。
四月下。
這一代的大清衍聖公名叫孔毓圻,與南宗的孔傳錦一樣,亦是剛剛派兒子孔傳鐸前往北京朝拜雍正。
曆史上,明年雍正會追封孔家先聖五代為王,籠絡讀書人後麵再砍),孔毓圻作為衍聖公按例需前往北京朝拜謝恩,然後舟車勞頓之下病死在北京城,雍正賜葬,並追諡恭愨。
說起北孔,還有件有趣的事情,前明最後一代衍聖公本名是叫孔胤植,卒於順治四年。
然後,眾所周知,雍正叫胤禛,登基以後不僅其他阿哥要避諱改名為“允”,已故的孔胤植同樣要避諱改名,到後世的官方記載則叫孔衍植。
原本,南宗也是要跟著避諱的。
不過現在,大明冊封南宗為衍聖公,也意味著南宗與偽清沒啥關係了。
或者說,從今年起,不再有所謂南宗了,隻有明衍聖公。
一如昔年金宋對峙期間,南北衍聖公並立,但朱怡炅可不會去學南方不敗完顏構。
當日於朝堂百官當麵口頭冊封南宗孔毓垣為衍聖公後,到第二日,正式冊封的聖旨便下來了。
正式聖旨中除了冊封孔毓垣為衍聖公,並即日遷居南京,權奉祀事外,朱怡炅還另外要求將孔廟裡的孔子像也一並拆除,且今後不得再立。
對此,孔傳錦雖有些意外,卻也沒什麼意見,不論付出多少代價,便是衢州的產業都給皇帝又如何,隻要能拿回衍聖公世襲爵位,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朱怡炅拆孔子像當然不是為了鬨著玩,這是在逐步嘗試削除衍聖公在讀書人中的影響力。
正好這命令本身也有依據,這可是前明嘉靖帝下的令,他不過是在遵從大明皇祖而已,便是那些讀書人也找不著罵的籍口。
而且,南宗拆了孔子像,北宗還留著,宣傳部又有一個理由,可以用來抨擊北孔的不正統性。
一箭雙雕!
聖旨下發第二日。
孔傳錦這個新任衍聖公嫡子便上奏,給朱怡炅貢獻了一個關鍵情報。
北宗的孔子墓碑上寫的是“大成至聖文宣王”。
這可就好玩了。
“大成至聖文宣王”,那是元朝給孔子的封號,明朝老朱給其的封號可是“大成至聖先師”,便是康熙當年為了收買人心,祭拜孔廟的時候,實際也發現了孔子墓的問題。
還因此鬨出了一些小尷尬,隻不過被上代北孔衍聖公給巧妙化解了,後來康熙還專門補封了一個“大成至聖文宣先師”的封號。
王號著實不妥。
想不到,按這孔傳錦的意思,這北孔居然還沒換?
好吧!
實際上到了後世都還是文宣王。
膽大包天,著實是膽大包天!
估摸著康熙自己也知道這事兒,隻是礙於士林人心,這才沒有發作。
這個消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南宗來背書,宣傳部那邊完全可以借題發揮,大寫特寫,這可不僅僅是不敬朱明,而且還看不起康熙。
冊封聖旨一路坐船前往衢州,孔傳錦則沒回去,他接下來還要配合宣傳部加班寫文章,去抨擊北孔衍聖公,俗話說就是打輿論戰。
……
南京皇宮。
禦書房。
“微臣吳外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吳外對著正在批奏章的朱怡炅三跪九叩道。
朱怡炅見罷連忙放下手中之筆,笑著起身上前虛手扶起,說道:“快快免禮,老四啊!朕說過多少次了,論關係,你妹妹是朕的皇後,你可是國舅爺,都是自家人,何必如此見外?”
吳外連忙誠惶誠恐起身:“微臣不敢,微臣謝陛下!”
做了這麼久的錦衣衛指揮使,吳外已然不是先前那個愣頭青了。
朱怡炅話說的親切,自家親戚,但皇帝跟你稱兄道弟,那是表示親近,伱當真,那就是不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