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破釜沉舟的清軍
自從當日初戰失利,戴坤沒再貿然發動強攻。
隻試探性的派出小股部隊佯攻,但連前麵的上萬大軍都衝不上去,更遑論是小股部隊。
連續打了兩天,彆說偽明的寨牆了,甚至連寨牆外的壕溝、木柵都沒能清理乾淨。
反倒己方的軍心士氣越發躁動。
而且即將斷糧的消息也不知道是誰走漏的,彆說軍中將官了,便是底層士卒都知道了,大軍的存糧已不足三日之用。
這還用走漏消息?
軍糧的日用時間都是估算出來的,畢竟人是根據日常活動量來決定要消耗多少糧食。
這說是能用三日,但其實存糧裡頭的油水肉食早已耗儘,而且這軍中糧食肯定得先緊著上麵當官的,再到各級軍官,直至普通士卒。
這夥食一日差過一日,還不給吃飽,便連那些不知情的軍官都有些難以忍受,更何況普通清兵。
再加上又是這麼個特殊時期,軍中快要斷糧的謠言不脛而走。
更有甚者,直接說寧國府城恐怕早就失陷了,便連後方的黃池鎮也已經被偽明反賊攻破。
所謂謠言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關鍵這還不是謠言。
軍心躁動,糧草不濟,流言四起,便是戴坤也有些挨不住了。
四月末的最後一天。
戴坤身披總兵甲,率領親兵策馬來至陣前,身旁是數個同樣騎馬的清軍參將,至於那些千總一級的將官,則早已回到各自軍陣。
兩萬清軍幾乎全部被動員了起來,便連原本紮下的營壘都給拆了。
戴坤還專門陣前下令,讓全軍將士都吃了頓飽飯,並再次鼓舞了一番士氣,同時將大軍斷糧的消息和盤托出。
這是打算要孤注一擲了,要麼勝,要麼死。
大軍存糧不足兩日,與其等到糧食殆儘,軍心潰散,還不如現在破釜沉舟。
這些士兵為了活下去,必然得力戰,隻要破了偽明營寨,危機自然迎刃而解。
什麼?
要是偽明反賊也沒有糧食?
那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了。
兩萬清軍動了起來,楊恭也是瞬間驚覺,一邊暗道來的好快,一邊連忙按著預定計劃,從容的下令調兵譴將。
無數明軍士兵們緊急列隊,隨後往寨牆上走,火銃兵和弓箭營則紛紛跑上箭塔,炮營同樣開始裝填火藥炮彈,並開始調整炮位。
楊恭站在高處手持千裡鏡,俯瞰著營寨外的清軍陣列。
隻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簡直是一塌糊塗。
比之令行禁止的明軍,尤其是楊恭麾下新補充的近兩萬新軍,可以說差得遠了。
但就是這麼一支陣型散亂的軍隊,戰鬥意誌卻遠遠強於此前明軍的老對手南方)綠營清軍。
隨著清軍逐漸推進,楊恭隨即下達了作戰命令。
高台的旗語兵連忙揮舞旗幟,傳令兵同樣策馬而出,於營寨中來回快速奔馳傳令。
與第一天的虎頭蛇尾相比,這一次戴坤卻是改變了策略。
先是下令前鋒部隊發動衝鋒,隨後又下令炮隊進行遠程火力打擊。
隻可惜,沒用。
這場戰爭的結果從開始就已經注定了。
明軍令行禁止,紀律嚴明。
而清軍卻是陣型渙散,訓練度嚴重不足,僅靠著一腔悍勇,加上在戰場溜了幾圈,便算是老兵了。
如此對比,清軍焉能勝之,更何況清軍此番幾乎等同於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好處自然是有,可以激發軍隊的求生和戰鬥意誌,但同樣的,若是真的潰敗了,那可就真的一潰千裡,再難挽回。
清軍,或者說戴坤想要豪賭,賭這場根本不可能打贏的戰爭。
嘭!
嘭!
嘭!
明清兩軍當先交戰的卻是兩邊的炮兵,清軍這邊火炮全是存貨,也有戴坤借助寧國府財政新鑄的,為了追求產量和速度,鑄的都是小型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