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橫掃皖南
徽州府,原名歙州,北宋宣和三年,方臘起義被宋廷鎮壓,宋徽宗大筆一揮改名徽州,取束縛約束之意。
與之相同的還有隔壁浙西的嚴州府同樣是在這一年定名,取嚴管之意。
建武元年,五月中旬。
明軍動了!
整個大明上下也再度進入戰爭狀態,無數錢糧輜重不斷遞送前線各軍。
而此時的隆科多還在安慶按兵不動,清軍長江水師更是形同乾屍。
麵對後勤充足,兵力更是高達六萬的明軍正規部隊,皖南餘下一州一府根本無路可退。
尤其廣德州,直接被明軍四麵合圍,早已插翅難逃。
鄭定瑞隻是派了麾下一鎮兵馬順著南漪湖而下,廣德州唯一直轄的建平縣便降了。
廣德知州還想垂死掙紮,但而今時局已定,至少這皖南廣德州的時局已定,這位知州大人想以死殉國,成就自己的忠臣美名,但州裡的官紳軍民可不想跟著他送死。
於是乎,明軍都還未從建平縣南下,廣德州的官紳軍民便聯手反了,廣德知州窮途末路下於府衙帶著官印金冊自焚而亡。
廣德州一個堂堂清廷直隸州,就這麼什麼都沒乾,便被輕而易舉拿下了。
至此,皖南僅餘徽州府還在做著最後掙紮。
徽州便是現今的黃山,這裡同樣也是皖南的山地集中區,到處都是山巒疊嶂,地形複雜。
正因如此,當年的方臘才會專挑這麼個地方流竄起兵。
不過,山地多不僅意味著不好打,同樣也意味著徽州府的清軍自己也無法集中全部兵力防守明軍的進攻。
五月二十,鄭定瑞親率大軍自旌德縣出發,沿東界河一路南下直擊績溪縣。
績溪縣守軍不過千,麵對上萬明軍攻城,連半日都沒抵擋住,旋即告破。
第二軍隻留一鎮兵作為留守,隨即繼續疾馳南下,主力直逼徽州府城。
鄭定瑞雖是個穩妥性子,但現在皖南大勢已定,自己率領幾萬兵馬過境,徽州府的清軍拿什麼抵擋?
除非徽州的清狗官府帶頭放棄府城,然後率領軍隊淪為流寇,藏到山裡跟明軍打遊擊。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清狗官員守土有責,除非殉國,否則那都是一律要殺頭抄家的。
而徽州府的清軍同樣也不是真正的官兵,隻是地方官府遵循隆科多隆大帥的命令,從地方上招募的鄉勇募兵。
隻要府城被破,這些軍隊立時便會軍心潰散。
可以說,這波鄭定瑞就是堂堂正正,以勢壓人,妥妥的陽謀。。
擒賊先擒王!
偏偏徽州府城方麵毫無辦法。
行軍兩日,明軍兵至徽州府城。
徽州知府聞訊,急忙登城親察敵情,鼓舞士氣。
看著城外旌旗招展,人頭攢動,這位徽州知府不由一陣頭皮發麻,咬著牙問道:“援軍呢?援軍何時能到?”
一旁的同知默不作聲,倒是歙縣縣令哭喪著臉說道:“府台大人,求援信前日才發出去,這時隻怕……”
話沒說完,這位徽州知府臉色一沉,他似乎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下場。
然而,不等他開口再說些什麼鼓舞人心的話。
“轟轟轟!”
城外,是明軍的火炮開火了,雖然紅衣大炮有著炸膛的危險,但也不可能放著不用。
不過,為了防止火炮再炸膛,現在的明軍已然不再像原來那樣,大量填充糖藥,也不再高強度速射。
鄭定瑞的戰法很穩妥,步炮協同,火炮掩護步兵先登營衝鋒。
先登營攻城的同時,爆破部隊也跟著一道向前推進。
那位徽州知府被炮火聲震的險些摔倒在地,還好一旁的親隨眼疾手快將其扶住。
但看著城下發動進攻的偽明軍隊,這位知府大人隻覺心頭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