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南下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
這十二字真言用在南贛,就可以解釋劉五為啥會造反,這與南贛地方的反清情緒更是毫無半點關係。
老百姓但凡能活得下去,誰又會沒事冒著殺頭的風險去造反呢?
且說南贛這邊,劉五軍一殺到上猶縣城就失控了。不僅燒殺搶掠,還在洗劫完縣城以後,連帶縣城裡的百姓也被一道裹挾入夥。
不服者殺。
真就應了那句,匪過如梳。
不過,縱使如此,隨著劉五軍的率先起事,整個南安府西到贛州一帶全都亂起來了。
大大小小的起事者都冒了出來,這裡麵有被官逼民反的南贛土著本地人),便連那些躲在山溝溝裡聚眾抗稅的山民客家人也跑出來湊熱鬨。
雖然各路起義軍心思不一,也互不統屬,但隻是這個南贛大亂,就足以讓地方官府焦頭爛額了。
南安知府蕭義宗驚聞上猶變故,整個縣城都被洗劫一空,富戶官吏更是被殺的十不存一。
這個消息不僅嚇到了蕭義宗,也讓府城裡的百姓富戶同仇敵愾。正如當初明軍死守池州城一樣,富戶們出錢出糧,百姓則出人出力。
蕭義宗更是以府台之尊,麻著膽子親登城頭,鼓舞士氣。所有人都曉得不反抗是什麼下場,這幫子義軍,不,簡直就是土匪瘋子。
起義軍很快雲集殺來南安府城,劉五這個率先起事,鬨出恁大動靜的直接被各路義軍推為頭領。
隻數日間就從一介苟且活命的草民,變成擁兵數萬的起義軍首領,劉五的野心徹底膨脹。
大軍來至南安城下,劉五派人前往勸降。
蕭義宗沒說話,隻下令放箭。
幾支箭矢射下,勸降的義軍士卒被嚇跑,劉五也被激怒。
“給我攻城,告訴下麵人,隻要殺進城裡,他們想乾嘛就乾嘛!”
這命令一下,亂糟糟的義軍嗷嗷叫著,士氣高漲,同樣也變得更亂了。
數萬亂軍攻城,看著場麵嚇人,但在保衛家人,還有知府老爺親臨前線鼓舞士氣。
守城的青壯百姓抵抗的格外賣力,甚至還有不少富戶的家丁助戰。
以劉五為首的義軍根本不懂什麼叫攻城,起義以後打的也都是順風仗。這般純靠人多勢眾,毫無章法的攻城之下,義軍損失慘重。
劉五到底隻是一介起義農民,眼見府城久攻不克,義軍損失慘重,隻得灰溜溜撤退。
再不退,義軍內部就該反對他了。
義軍順著章水北上,準備調頭攻打南康縣。
然後,劉五的好運到頭了,南贛總兵李登科出兵了。
不出兵不行了,劉五軍看似隻在南安府叛亂,但贛州府城就在南安府邊上呢。
兩者距離太近了,還有條江連著。
劉五軍與李登科在南康縣相撞,剛在南安府城下撞了一頭包的義軍猝不及防,幾乎是一觸即潰。
數萬大軍當場潰散。
不得不說,劉五的前半劇本與當初的林俊大差不差,甚至開局還更好些。
但很可惜,他是在南贛,這裡不僅被明軍和林俊三麵合圍,就算他完全走林俊的老路,也不可能有所作為。
而且,專門為了鎮壓南贛此起彼伏叛亂才設立的南贛鎮,又怎會一點戰鬥力都沒有?
然而,李登科想得很好,他來南安府是來平叛的。可問題在於,他手下的兵不這麼想啊!
才剛擊潰劉五軍,李登科手下的南贛鎮便跟著失控了。倒不能算是失控,純粹就是恢複本性。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
於是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並且由於南贛鎮前往南安府平叛,所以,贛州府也炸了。
南贛大亂!
……
南昌府。
始終盯著南贛的明軍很快便得到南贛地方叛亂的消息。
楊恭讓黃殿的第四軍在南昌府暫時罷兵,是害怕兵力不足。第四軍若要南下,至多也就能抽出五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