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雲貴糜爛
貴州,思州。
思州雖為府,卻不領縣,僅領四個宣慰司。
幾月前還氣勢如虹,大有席卷整個黔貴趨勢的苗人起義軍。
就在剛剛,於這思州府城下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潰敗,起義軍首領之一的紅銀更是當場戰死。
這其實也怪他們自己運氣不好。
提前十年起兵,雖然靠著苗人的凝聚力爆發出了與十年後相同,甚至更強大的戰鬥力。
但他們運氣實在太差,這一年,正好是張廣泗來做思州知府的年份。
張廣泗,漢軍鑲紅旗人,這人可了不得,雖現在做的隻是一介小小思州知府,但其人卻是貫穿了雍正、乾隆兩朝的名將。
這麼說吧!張廣泗做過嶽鐘琪的副將,跟著討過準噶爾。
這場曆史上席卷整個黔貴,逼的雲貴總督鄂爾泰引咎辭官的古州苗民大起義,便是張廣泗一手平定。
那時張廣泗已經當到湖廣總督,在西南糜爛不可治的情況下,這位臨危受命,節製六省軍隊,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六省總督了。
短短數月,勢大難治的叛亂苗人就被迅速平定。
到了乾隆朝,張廣泗還被任命為川陝總督,加太子太保,總督經略大小金川戰役。
這也是張廣泗最後一戰。
差不多與嶽鐘琪相似的劇本,張廣泗因“貽誤戰機”被乾隆砍了。
跟著被砍的,還有被乾隆派到前線掣肘張廣泗的訥親,致使張廣泗難以統領全軍,從而僵持焦灼。
苗人起義軍原本隻是打到了邛水司八弓),見著思州孤城,知府又是新來的,想必就是個無用的文弱讀書人。
於是乎,這支苗人起義軍仗著人多勢眾,都還未完全坐大,便跑來攻打思州,準備好生劫掠一番,就順著思州流竄入湘西。
這時候還是康熙、雍正交替,苗人主要還是集中於黔貴和湘西,雲南苗人還是在清朝慢慢隨著改土歸流和清軍鎮壓,才逐漸遷入的。
湘西的苗人叫紅苗,且懾於清廷武力已經臣服。
至於能服從多久,就全看清廷的改土歸流能否跟得上清廷的武力衰弱速度了?
苗人起義軍攻打思州,本以為十拿九穩,卻又是久攻不克。
時間一長,士氣難免低落。
張廣泗果斷抓住戰機,力排眾議,親領一支孤軍夜襲敵營。
一戰定乾坤,苗人大潰!
紅銀戰死,包利收攏殘兵往西麵退去。
張廣泗本想追擊,但奈何潰敗的苗人太多,且自己又是思州知府,沒有總督調令,根本沒法出思州平叛。
張廣泗隻得坐視苗人潰兵逃走,同時給總督高其倬寫信,請求讓他帶兵平叛。
然後,搞笑的來了。
張廣泗以少勝多,一戰擊潰苗人起義軍,以知府之尊表現出了不該有的武將才能。
而且,其與雲貴總督高其倬一前一後,都算是新來的。
如今貴州爆發苗人叛亂,高其倬但凡聰明,就肯定得跟張廣泗守望相助才是。
然而,高其倬得知消息後的第一反應卻是,讓張廣泗不要輕舉妄動,好生收攏部下,不要進攻苗人。
再然後,派了個信得過的本地官,去招撫。
是的,招撫。
對方都叛亂了,還剛剛被手下的一個知府迎頭痛擊。這時不想著趕緊趁機調兵鎮壓,居然還想著招撫。
妥妥的大宋行為!
難怪後麵雍正要斥責這人膽小誤事,不堪大用。還專門將曾經給他的誇讚之詞,全部從奏折文書裡刪去,好掩飾自己並未識人不明。
高其倬如此態度,除了看呆張廣泗外,也給了包利難得的喘息之機。
包利先是一路退至平越軍民府嘉慶三年改為直隸州),在這裡稍作休整後,隨即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