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減稅減賦廢徭役
句容縣九華山在這裡)。
王家村。
一處尋常百姓屋內。
“當家的,你說這裡正大冬天的,叫大家夥跑去村口集合乾啥?”一個婦人坐在火盆子炕是北方人的)旁,一麵烤火一麵縫補家裡的衣裳。
至於家中孩子,早上剛去了村裡的村塾念書。
他們這個村子算不錯了,還有村塾。
由地主王員外出錢,加上村裡人一起操持出力,這才搭起來的一個小村塾。
古代,冬天寒冷,基本沒什麼農活可乾,所以一般都是婦人在家縫補衣服、納鞋麵,適齡孩童則趁著這時去讀書。
所謂暑假最開始就是為了讓學子們能回家幫襯農事的。
男人聽罷,隻緊了緊身上的衣服,說道:“婦道人家的彆亂問,我去去就回。”
說著,急匆匆出了門,去往村口集合。
好在雪已經差不多停了,就是天氣越來越冷,但比起北方來說卻是要好上許多。
來至村口,就發現村裡所有成年男人都來了。
張裡正站在村口,點頭哈腰的陪同兩個衣著體麵的人。
其中一位男人認識,正是平日裡難得一見的地主王員外。
而另一人,身上穿著儒袍……公人老爺?
男人還在疑惑,張裡正眼見人差不多到齊了,隨即開口喊道:“都靜一靜,靜一靜,聽我說。”
聲音不是很大,但在場的村裡人全都迅速安靜下來。
好歹做了這麼多年的裡正了,這威望還是有一些的。
正是考慮到這點,朱怡炅才沒有直接下旨撤銷或者由官府完全接管裡正的職務。
隻是立下規矩,所有裡正選任必須得到六成村人同意已經很高了,全部不現實,總會有人不滿意),且還要到地方衙門報備。
不過,裡正可以由百姓自己決定。
畢竟是基層職務,連胥吏都不算,便是到了後世,村長也有許多是村民自選。
但,那些胥吏就不行了。
朱怡炅下旨將胥吏編入朝廷體製,並限定人數,給予俸祿。
那胥吏自然也不可能再像原來,搞什麼父死子繼,撈灰色收入更是絕不允許。
當然,限定人數,胥吏不夠用怎麼辦?
那就招募臨時工唄!
明廷中樞沒有限製地方官府招募臨時工,但臨時工必須向上一級官府報備,且隻有給出正當以及合理理由,上級官府才會報銷工資俸祿。
而且,這種臨時工就是臨時工,不要想著吃空餉,到了時間你要麼把人辭掉,要麼就自己出錢去養這些臨時工。
被上麵查到,還要論罪行罰。
“今天叫大家過來,卻是有個好事兒要告訴大家。”張裡正說道,臉上還帶著笑,顯然不是在扯謊。
村口的村民全都神色緊張,默不作聲。
張裡正接著說道:“這位是縣裡頭來的徐書吏,還是讓他給大家夥講吧!”
說罷,主動讓開一個身位,旁邊一身儒袍的張誌上前一步,朗聲說道:“鄉親們,都不要害怕,我此來,確是來通知大家這個好消息的。”
“就在前些天,我們大明的皇上剛剛下旨,要給大家減稅減賦,還要廢了大家夥的徭役。”
減稅減賦,還要廢徭役?
聽到這話,原本還算安靜的村口,瞬間炸了。
“老爺說的可都是真的?”
“皇上,那皇上當真要減稅?”
“皇上萬歲啊!皇上萬歲……”
“……”
整個村口一片吵鬨,就算靠後沒聽見的,一聽前麵人說的,也都沸騰起來。
有些激動的,甚至當場跪伏在地,口中高呼“皇上萬歲”。
不得不說,這中國古代的農民確實是最淳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