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九江攻防戰三)
淮軍潰了。
這些淮軍都是子弟兵,基層軍官係統不是同鄉就是同宗,所以淮軍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必定比綠營更強。
但相對的,這一潰起來,直接就是成片成片的潰敗,攔都攔不住。
迎恩門前的準軍倒是沒有一潰千裡,但也是如潮水般迅速退去。
戴坤沒去阻攔,也沒法阻攔,隻能象征性的鳴金收兵。
“當當當!”
後方負責舉旗的士兵也連忙將手中的淮字大纛往後放倒,但不完全倒下去撤退的意思)。
等到淮軍退回,戴坤強忍住要抓幾人出來砍腦袋示眾的想法,隻安排清點了一番戰損。
就這麼短短一個時辰,淮軍居然傷亡數百。
得虧撤的及時,要再打下去,可能傷亡還得繼續增大。
且多數都是負傷而喪失戰鬥力的,實際戰死者其實不到百人。
戴坤看著傷亡彙報,眉頭微皺並未多言,稍稍潤色一番後寫成戰報送至隆大帥那裡,順帶還親自前往營中看望那些傷兵。
說句不好聽的,在戴坤心裡,這些傷兵還不如直接戰死了好。
活著不僅要浪費大軍的糧食,整日在營中晃蕩哀嚎還會影響大軍的士氣。
攻城的淮軍退去,坐鎮迎恩門的守將何正先是鬆口氣。隨即顧不得喘息的功夫,便又帶著親兵火速前往其餘幾門援救。
迎恩門的淮軍潰的太快了,這才不到一個時辰。
另外三門的清軍不過是負責佯攻,順帶埋伏和阻截東南來犯的明軍。
所以到現在為止,都還停留在想辦法渡護城)河的階段。
護城橋早被明軍拆了個乾淨,東南門的清軍要想攻城,必須得先把護城河填平,或者重新鋪設護城橋。
明軍堅壁清野,清軍找不到拿來填河的炮灰民夫,而且填河耗時太長,這些將領也不是不想立功。
那就隻能重鋪護城橋了。
而壕橋這類攻城器械,清軍自然有攜帶。
但你在這裡架設壕橋,人家東南門的明軍雖沒有主將親自坐鎮,可該有的守城火炮、兵力、民夫可都一樣不少。
九江城更是黃殿構築湖口防線的重要一環,裡頭前前後後單是新軍部隊就有八千多人,還有大批輸送的糧草輜重。
算上九江本身儲備的糧食,不考慮其它因素,堅守三個月是絕對綽綽有餘的。
東南三門的清軍隻要架設壕橋,就會遭到明軍守城火炮的集中炮擊。
壕橋是用堅木打造,體型也十分龐大,僅靠幾顆實心炮彈,自然很難破壞。
可壕橋沒法破壞,那些負責鋪橋的清軍卻會被炮彈打死啊!
再者說,護城河距離城牆本來就不遠,這麼近的距離,那些散彈炮、木炮也都可以開炮了。
“轟轟轟!”
“砰砰砰!”
城頭火炮、散彈炮幾波輪射下來,負責架設壕橋的清軍直接損失慘重。
那些壕橋不是就地去棄,就是掉進了護城河。
後方的清軍主力倒是有攜帶火炮,也嘗試進行反擊。但奈何火炮噸位不夠,射程不足,非得靠的更近才行。
就算靠近了,明軍全都躲在女牆後麵,而且清軍火炮往前推進也意味著進入明軍的火炮射程。
“轟轟轟!”
“轟轟轟!”
兩軍火炮幾輪對射下來,都沒討著便宜。
清軍這邊炮彈打中了明軍的炮手,但明軍火炮同樣也打死了不少清軍炮兵。
清軍這邊死的甚至還更多,因為他們沒有掩體,還是從下往上打炮。
火炮討不到便宜,壕橋又鋪不過去,士卒全被搞怕了,也不敢再上去。
這些清軍雖是從原來的兩湖綠營中裁汰練新的新軍,其戰力比隆科多帶來的安徽新軍要強的多。
因為兩湖地區有不服王化的紅苗,先前改土歸流,可是好生打了幾仗。
但戰鬥力力強不代表這些人願意白白送命,這架設壕橋就是純送命的活。
連反賊的毛都摸不著,就死在了反賊的炮火下。
東南兩門的佯攻部隊,還真就變成了佯攻部隊,連護城河過去都難。
緊接著,便得到西門淮軍息兵撤退,雖沒說是潰退,但這三門的清軍將領也不傻。
略一想就明白了其中關竅,連忙也跟著暫時息兵撤退。
見到三路清軍都退下,何正這才長出一口氣,隨即又忙不迭下令叫士卒帶著民夫出城挖掘壕溝、木柵,進一步加固九江的防禦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