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幾乎隻著單衣,連盔甲都來不及披上,就被親兵帶著上馬玩命似的逃出軍營。
得虧現在是夏天,不僅不能,還有些熱。
divcass=”ntentadv”至於官牌夾渡口的水師,那是連看都不去看一眼。
水師已經完了。
不僅如此,官牌夾渡口以東正有大量火把前赴後繼在登陸。
整個清軍陸師大營都亂了套了!
雖然被突襲的是水師,但這可是大半夜,很多士卒都還在休息。驟聞明軍打過來了,還燒毀了水師的戰船,水師都完了,那他們哪還有戰鬥意誌。
就算有,這大半夜的,拿什麼去打?
很多人都說古人很多有夜盲症,所以夜戰很難指揮,也就很少打。
這簡直就是純扯淡。
古代底層老百姓吃不著肉腥,或許真的有許多有夜盲症。
但軍隊若是很多患有夜盲症,那就不是夜戰難打了,而是完全不會有夜間作戰的情況發生。
夜盲症,那就是完全看不見東西。
試想一下,不說幾萬,手裡幾百個瞎子,那都不用指揮了,就是純送人頭。
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在於古代軍隊的組織度對比現代,乃至近代都太低。
“我是淮軍總兵官戴坤!我是淮軍總兵官戴坤快聚兵!”
戴坤帶著親兵,一麵大喊表明身份,一麵到處收攏亂兵,也不管收攏的是淮軍還是綠營新軍。
同時往隆科多率部奔逃的方向靠攏追趕。
什麼糧草輜重,全都顧不上了。
現在顧忌糧草輜重,那就真的跑不了了。
……
江麵的大火和炮擊,尤其是那大片火把,自然也驚動了九江城裡的何正。
何正哪還看不明白,這是友軍渡江對清軍發動夜襲了。
“快,傳我將令,全軍出擊!隨本鎮出去殺清狗,報大明!”何正這些天幾乎都是和甲而眠,所以也用不著著甲,帶著滿身臭汗激動的大吼道。
整個九江城迅速動了起來。
沒消片刻,城門大開。
何正騎著戰馬,親自帶頭從城中衝了出去。
除了三千明軍作為留守以外,何正本部五千兵馬全部出動,朝著火光夾雜混亂的清軍大營便殺奔過去。
明軍這邊不知不覺間,竟是發動了兩麵夾擊。而清軍那邊才剛知道明軍來犯,很多士卒倉促起來以後摸著黑,甚至都找不到自己的直屬上級軍官。
雖然明軍同樣也被黑夜影響了戰鬥力,但有心算無心,而且九江何正的五千明軍,加上鄭定瑞渡江的一萬明軍,總兵力已達一萬五。
跟清軍三萬多兵力對比也就是一比二,清軍還是涇渭分明的淮軍、綠營新軍各占一半。
甚至紮營的時候,戴坤、吳紹安也是從中間專門劃出界線。
不是他們倆人不合也不是關係很好),而是軍隊本身固有矛盾。
既不是一個軍隊係統,也不是一個籍貫,甚至連語言都不通多數都講方言)。
如此軍隊怎麼打仗?
就在這狹窄的城西江岸,接近五萬人的大軍團作戰。
不,都不能算是大軍團作戰,因為根本就擺不開。
夜色下,失去了主將指揮的清軍與民夫青壯幾乎沒有任何區彆,麵對還算保持基本隊形的明軍幾乎是不堪一擊。
尤其戴坤所部淮軍,除卻戴坤緊急收攏的,還有黑夜中亂跑潰散的,竟有數千當場倒戈。
反正投誰不是投啊!
既然清軍已經敗了,那他們投降當明軍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這些淮軍到底都是安徽人,他們太想回家了,他們不想因為兩個皇上打仗,就這麼客死湖廣。
……
激戰一夜。
明軍大獲全勝,官牌夾渡口的熊熊大火在天亮前已然熄滅。
在明軍有意控製隔斷下,大火沒有進一步波及。
整個渡口江岸,都是已經燒成廢墟黑木炭的戰船。
至於俘虜的清軍,直到天亮了才得以清點人數。共計俘虜清軍一萬三千多人,殺傷斬獲也達到了兩千,自身戰損同樣破千。
主要是黑夜作戰,還是大軍團形式作戰,清軍雖然整體難以組織反擊。
但那些清兵也不是豬狗,任人屠殺的。
但總體來說,這個損失與戰果,卻是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
若是真等到白天,這些清軍要麼就成建製的跑了,要麼就可能成功聚兵。
到時決戰打起來,就以夜戰的戰鬥力,他們兵力更少,還真不好說。
現在,大半夜渡江突襲,清軍猝不及防之下一敗塗地。
就是可惜,包括隆科多、戴坤,甚至吳紹安在內,全都跑了,主要將領愣是一個沒逮到。
不過無妨,這一戰,清軍水師算是廢了,陸師同樣傷亡慘重。
隆科多此番五萬大軍,水陸並進,勞師遠征,卻最終損兵折將,寸功未建。
這對清軍那邊的人心士氣打擊,更是極其嚴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